2025年7月12日至16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绿韵微光”突击队一行16名师生,深入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活动紧密围绕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聚焦文化传承、生态农业、红色教育和绿色发展四大主题,以青年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图1“绿韵微光”突击队合照(摄:廖城欣)
聚焦绿色攻坚,科技助力农业转型 在新下村花生产业园示范基地,突击队直面农业生产中的现实难题——秸秆资源化利用不足。通过亲身参与花生收割劳动、深入走访农户,队员们精准把握了当地秸秆处理普遍采用露天焚烧或简单堆填的困境,其根源在于技术认知断层和缺乏经济可行的替代方案。针对这一痛点,队员们发挥专业所长,化身“科技推广员”,向农户详细讲解并演示了“粉碎还田”改良土壤、“青贮饲料”发展畜牧两条高效利用路径,强调其操作简便性和经济性。此次活动不仅为解决忠信镇秸秆“焚烧困局”提供了“农工商方案”,也为推动当地传统农业向绿色循环经济转型贡献了青年智慧,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服务“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实践。

图2成员帮助农民收割花生(摄:邹海珊、廖城欣)

图3成员向农户宣传秸秆饲料化(摄:邹海珊、廖城欣)
创新非遗传承,代际共护文化根脉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忠信花灯传承基地,突击队创新实践模式,联同连平县英才实验学校,农工商学子与4名当地中小学生代表共同深度参与活动。队员们运用专业设备,对花灯制作工艺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记录,建立珍贵的影像档案库。同时,队员们与传承人深入交流,探讨将现代光影技术、环保材料融入传统工艺的创新可能性。中小学生们在传承人手把手指导下,亲身体验花灯部件制作,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这种“高校青年+非遗传承人+乡村少年”的三方联动模式,不仅为古老技艺注入了新活力,更在少年心中播撒下热爱家乡文化、自觉传承非遗的种子,有效探索了破解非遗“后继乏人”困境的新路径,是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体现。

图4队员与中小学生一同向传承人学习花灯制作(摄:杨可琪、廖城欣、邹海珊)
赓续红色血脉,创新活化历史资源 突击队带领4名连平县英才实验学校的中小学生走进柘陂村华南小学革命旧址,开展“红脉相传”主题教育活动。镜头聚焦弹孔窗棂、情报木桌等历史遗存,数字化采集红色文物影像47组。通过实地探访、聆听党史讲解员讲述吴建昌、邓基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师生们沉浸式感悟红色精神。队员们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旧址内的历史遗存(如弹孔窗棂、情报木桌)进行精细化拍摄采集,留存珍贵史料。活动创新采用“青少接力”形式,由中小学生在纪念碑前复述革命故事,青年团员则结合新时代背景阐释精神传承,完成红色基因“青少接力”的精神传递。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被突击队创新转化为“双线叙事”模式:线下实景教学还原历史场景,线上制作微视频,将邓基烈士创办夜校、组织歌咏队的事迹转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资源——让红色记忆“活”在云端,实现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强化乡村思想引领、筑牢精神根基贡献青春力量。

图5讲解员为中小学生讲述吴建昌烈士事迹(摄:杨可琪)

图6老党员为队员与中小学生还原课堂历史场景(摄:杨可琪)
深化生态研学,厚植知农爱农情怀 在忠信镇生态农业产业园,“绿韵微光”突击队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以“知农爱农”为核心的研学实践活动。团队秉持“体验中学习、实践中感悟、探索中成长”的理念,构建了一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活动逻辑链:首先,通过“桃花蓝莓朵朵开”等趣味热身游戏,打破隔阂,激发参与学生对自然与农业的亲近感;进而利用“生态迷宫挑战”,将农业知识与生态原理巧妙融入互动探索,在寓教于乐中培养生态思维;深入“蓝莓基地探秘”环节,则引导参与学生实地观察作物生长,直观理解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种植模式;随后的“植物拓印工坊”与“家乡水果名片设计”,旨在通过艺术创作与表达,深化当地中小学生对家乡生态资源的认知与情感联结,并激发创意潜能。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其内在逻辑在于:从情感激发(亲近自然)→知识建构(生态农业认知)→实践观察(技术模式体验)→创意表达(情感升华与价值认同),最终目标是在青少年心中深植乡土情怀、绿色发展理念以及对“三农”事业的认同感,从而为乡村振兴涵养具备生态意识和热爱乡村的未来力量。

图7队员与孩子们一同观察蓝莓生长状况(摄:杨可琪、邹海珊)
活动期间,河源市市委常委、秘书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孔德胜莅临现场调研指导。他充分肯定了“绿韵微光”突击队将生态教育深度融入实践、引导青少年在乡土中感悟绿色发展的创新做法,特别是对团队探索的“实践育人+生态赋能”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孔德胜指出,“百千万工程”的深化实施,亟需青年力量的广泛参与和生态理念的深耕厚植。他勉励突击队持续扎根基层,精准对接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为县域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师生们深受鼓舞,表示将继续深化探索,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动力。

图8河源市市委常委孔德胜与突击队合影(摄:陈焕基)
在河源市忠信镇的田野上,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绿韵微光”突击队以“知农爱农”为底色,“强农兴农”为使命,创新构建集“田间课堂、创新非遗传承、红色育人、生态研学”于一体的实践体系,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让青春在服务“三农”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