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班的活动室里,总有两处最热闹 —— 活动课的笑声与手工课的专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志愿者们用趣味互动与艺术创作,让体育与美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活动课上的体育精神藏在每一次奔跑与合作里。“姓名接龙”游戏中,同学小萌涨红了脸说不出话,去年还因方言被嘲笑的倩倩立刻喊道:“她叫萌萌,可爱的萌”这个场景让志愿者想起去年:倩倩躲在器材室哭,因为大家笑她把“四”读成“十”。今年,倩倩成了“普通话小老师”,带着萌萌念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发音虽生硬,却格外认真,口袋里那张泛黄的“勇气卡”—— 去年全班同学的签名,被她攥得紧紧的。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绕口令,向铭扬供图
“抢凳子大作战”里,淘汰的孩子会主动给同伴加油。穿蓝色短裤的男孩小李被淘汰后,立刻站到队友身后喊:“向左!快向左!”这个去年输了就哭的孩子,如今拍着获胜同学的肩膀:“下次我肯定赢。”志愿者们设计的 “趣味分组” 游戏,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就像志愿者说的:“奔跑时的欢笑,和输了也不气馁的样子,都是体育课教不会的成长。”
图为小朋友玩抢凳子游戏,邢义凯供图
美育的熏陶则在指尖的颜料与笔下的线条中流淌。京剧脸谱课上,志愿者刚举起包公脸谱图,女孩小江就拿起黑色橡皮泥:“黑色代表正直,像警察叔叔!”她的文具盒里装着去年来捏的脸谱,边缘虽粗糙,眉眼却越来越有神。去年这个总把作品捏坏的女孩,如今正教新同学:“要先捏出轮廓,再刻眉毛。”当她把最新捏的脸谱送给志愿者时,盒子底层露出张纸条,上面是去年写的“对不起,下次一定做好”。
图为小朋友作的脸谱,陈蕊供图
书法课的桌子上,甲骨文 “日”“月”的摹本旁,散落着孩子们的作品。男孩小何的笔尖总在纸上打滑,急得直拽头发。志愿者握着他的手慢慢写:“古人刻字更费劲,他们都不怕慢。” 半小时后,小何举着写满甲骨文的纸跑向走廊,要给同学们看:“这是古代的字。”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歪歪扭扭却认真的笔画上,像撒了层金粉。
图为小朋友写甲骨文,刘锦荣供图
英语课上的美育渗透同样动人。“颜色学习”课堂里,孩子们用英语标注自己画的彩虹,倩倩指着靛蓝色的天空说:“indigo,像晚上的星星。”这个去年不敢开口的女孩,如今会主动纠正同学的发音。志愿者拍下孩子们的作品,照片里的彩虹旁,都用拼音写着“勇敢”“坚持”—— 那是国学课上学的词。
图为志愿者教学英语,毛家音供图
体育与美育的融合,在每天的离课时刻格外明显。活动课上奔跑的孩子,会小心翼翼地收起脸谱作品;书法课上安静写字的女孩,会在抢凳子游戏里放声大笑。就像乐乐在日记里画的:左边是她捏的脸谱,右边是活动课赢的星星贴纸,中间写着:“老师说,会玩也会创造的孩子最棒。”
托管班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甲骨文书法、京剧脸谱、彩虹画,还有活动课上赢的奖状。这些色彩与欢笑背后,是志愿者们最朴素的心愿 —— 让孩子们在奔跑中学会坚韧,在创作中懂得审美,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