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创意手作,童心工坊”非遗进童年主题活动圆满举办
2024年7月22日上午,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在宁夏红寺堡新庄集乡党校成功举办“创意手作,童心工坊”非遗进童年主题活动,以“传承非遗技艺,赓续匠心情怀”为核心,为伯藜夏令营大中小班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盛宴。
本次活动以“染-印-刻-创”四艺联动为核心,设置蓝染、植物拓印、创意甲骨文、创意手工坊四大创意文化项目。蓝染作为我国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孩童认知中多停留在单一技术展示层面,难以引发深度文化共鸣。为丰富同学们的暑假生活,通过“染、印、刻、创”四个方面的沉浸式体验,实现“非遗进童年”的教育价值,支教团精心策划了此次活动。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传统纺染工艺,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让学生接触真实的非遗文化,提升动手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同时通过手工活动促进学生大脑发育,激发探索求知欲,锻炼精细动作能力,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前期做了充分准备:提前制作五大项目样品各3份,整理参训名单并按大中小班分组以实现轮换体验;准备了丰富的教具,包括扎染所需的染料、方巾、橡皮筋、手套,蓝染用的靛蓝粉、染缸、氧化盆,植物拓印需要的拓印锤、方巾、植物标本,甲骨文制作的彩泥,以及包含前四项材料的创意手工综合材料包;还提前准备了社旗、横幅,同时规划好活动结束后的场地清扫与教具回收工作。
活动当天,8:00-8:30举行开幕式,各班主任向学生详细介绍活动详情及安全事项,让学生对活动有全面了解。8:30-10:30,四艺工坊轮换体验正式开始,学生按分组依次参与四大项目。蓝染项目中,学生在指导下使用靛蓝粉等材料,体验布料从折叠、捆绑到浸染、氧化固色的完整过程,看着布料在空气中由绿变蓝,充满惊喜;植物拓印环节,孩子们用拓印锤将形态各异的植物标本印在方巾上,感受自然与艺术的结合;甲骨文项目里,学生用彩泥塑造古老文字,在动手过程中接触古老文化;创意手工则融合前四项材料,鼓励自由创作,释放想象力。10:55-11:00的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有色彩独特的蓝染方巾、充满自然气息的拓印作品、形态各异的甲骨文彩泥等,现场宛如小型非遗艺术展,孩子们互相分享创作心得,洋溢着成就感。
活动设置总负责岗位统筹主持与物资工作,各项目组负责对应体验环节,宣传组全程摄影和视频拍摄记录。过程中严格把控各环节时间节点,各组维持现场秩序与安全,户外环节配备防晒用品及急救箱,操作染料时要求佩戴手套,全方位保障活动安全有序。
此次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入接触非遗文化,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更在心中播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有效实现了“非遗进童年”的教育意义。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将继续致力于此类活动的开展,让更多孩子感受非遗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岳喜霜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