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子寻迹非遗:大傩存古礼,斑斓绕绮冠
2025年7月5日至8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傩韵贵池,青年传薪”三下乡文化传承实践团怀揣着点燃文化薪火的初心,捧着对千年脉搏的虔诚叩问之心深入池州市这片神秘的文化沃土。实践团成员依次踏入池州市博物馆、秀山门博物馆、茅坦山湖村、刘街社区等地,以沉浸式调研与非遗传承人促膝长谈,于傩文化馆探寻文化传承脉络,让池州傩戏不再沉寂于山间村落。

(图为实践团队在秀山门博物馆合影陆伟强供图) 一座城: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出发,实践团成员踏入池州市博物馆与秀山门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寻之旅。池州傩文化,作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承载着千年社祭传统与信仰,其傩仪、傩舞、傩戏在历史长河中沉淀出独特的文化基因。两馆内丰富的文物、生动的展演与沉浸式体验,将傩文化的原始韵味与宗教民俗价值立体呈现:古老面具背后的图腾信仰、祭祀场地的庄严仪式、傩戏中戏仪交融的艺术形态,无不诉说着池州人与土地、自然的深厚羁绊。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冰冷的陈列,而是可触摸的温度——学院师生通过研学、非遗实践,与城市共同延续这份文化遗产的脉搏,让傩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图为傩面具传承人姚维耘师傅为实践团讲解傩面具的神态刻画陆伟强供图)
一双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傩面具的雕刻,是匠人与时间的对话。傩面具传承人姚维耘师傅的手掌布满老茧,每一道纹路都藏着与木料相处的岁月。正如姚师傅所言,木材的纹理、硬度、色泽皆是雕刻的“命脉”。狰狞的面具并非凭空而生,而是将神话中的神灵、驱邪的图腾,以匠人的心血凝于木上。刻刀切入木料,木屑纷飞如雪,樟香萦绕如雾,这一刻,自然的魂魄与匠人的心血交融,傩面具才有了“通灵”的气韵。这双手在时光中沉淀,刻下的不仅是面具的轮廓,更是千年傩文化的筋骨。指尖刻刀,雕的是面具,亦是文化的图腾;木料与色彩,塑的是形貌,亦是精神的载体。姚维耘师傅与无数非遗传承人,以手为媒,以心为火,让傩面具在时光长河中永不褪色。当年轻的手接过刻刀,当学术的笔记录匠心,当创新的思维点燃新路,这文化的火种必将继续燃烧,照亮非遗的永恒传承。

(图为唐茂华向实践团成员讲解傩文化的历史变迁 徒晨悦供图)
一腔调: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茅坦山湖村,由十个自然村组成,位于贵池东部的墩上街道办事处境内,北临长江,东倚青铜河,隔河与青阳县相望。老屋唐、新屋唐、阳春王、项家四个自然村结成一个傩戏会,共用一堂(共十九尊)面具。此行实践团有幸采访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的代表性传承人唐茂华。为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傩戏魅力,唐茂华爷爷现场表演经典傩腔,声音高昂嘹亮,唱腔婉转悠扬,表演间,老人时而瞪大双眼,时而微蹙眉头,配合手势舞动,全身散发傩戏独特气质。表演结束后,唐茂华老人的徒弟唐志杰指导实践团成员体验傩舞。唐志杰一边帮成员系紧腰带,一边讲解:“服装是傩舞重要组成部分,从前制作一套傩服需耗费数月,每针每线都寄托祈愿。”来到堂中空地,唐志杰开始传授基本舞步。他亲自示范,先左脚向侧跨一步,膝盖弯曲,同时上身前倾,双手在身前比划出圆弧轨迹;接着右脚迅速跟上,身体转向另一侧,重复动作。成员们跟在后面模仿,起初生疏笨拙,但在唐志杰耐心纠正下,渐渐有了模样。在阳光照耀下,实践团成员身着傩服,随着鼓点节奏舞动,仿佛穿梭时空,与古人对话。通过这次沉浸式体验,大家对池州傩戏有了深刻理解,也深知这门古老艺术传承之重。
(图为许鑫磊书记向实践团详细介绍池州傩戏 陆伟强 供图)
一恒心: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经过山路的崎岖我们来到了最后一站—刘街社区。在这里党委副书记许鑫磊带我们走进了傩文化展示馆,在他包含热情的讲解声中我们再次深入了解傩文化中蕴含的乡土情怀。许书记的目光中流淌着对未来的深切期待:“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更在于被看见、被理解、被热爱。”他热切望向在场的大学生们,言辞间充满憧憬:“我们渴望傩戏走进大学校园,让年轻一代成为文化基因的‘解码者’与‘创作者’。大学是思想碰撞的沃土,我们期待在这里孵化更多元化的表达形式。”许书记的愿景清晰而坚定,他们希望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成为非遗文化拥抱未来的桥梁。让傩戏在这里生根发芽,让更多人在校园的走廊、屏幕的像素间、创意的碰撞中,为这千年艺术驻足、倾听、共鸣。最终,让傩文化不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活在当代人呼吸中的文化脉搏。这场对话中,传统与现代的握手,正在书写傩戏崭新的生命力传奇。
在四天的寻迹旅途中,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学子们仿佛触摸到了乡土记忆中最柔软的深处。那是一种源自灵魂的情怀,是对这片土地先辈们生活智慧的敬畏,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实践团成员们摸索着、探寻着、期待着在未来时代发展的滔滔洪流中,池州傩戏能够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它不应被尘封在历史的角落,而应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异彩。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像实践团成员一样,被傩文化吸引,投身到传承与传播的行列中来。
(通讯员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