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佛山大学青年大学生实践团探秘德庆双村 解码古韵与新生的乡村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佛山大学7月11日讯(通讯员 李欣妍)2025年7月11日,佛山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医暖山湖”实践团走进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走访千年古村金林水乡与特色产业村酒香文化村(官圩镇冲源村),通过实地探访和深入交流,记录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乡村振兴生动实践,感受岭南乡村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

一、金林水乡:触摸千年水乡文化根脉

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金林水乡,是岭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实践团成员漫步青石板路,探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村内聚居着12个姓氏,其中400余孔姓村民为孔子第58代后裔,“耕读传家”的传统绵延至今。抗战时期肇庆中学迁址于此,国画大师黎雄才执教的故事,更为古村增添了文化厚度。“当年黎先生就在这古榕树下教孩子们画画。”村民谈伯的讲述,让队员们仿佛嗅到了往昔的“笔墨香”。
金林水乡独特的自然与建筑景观令人赞叹。五山环抱,水系发达(金林河、吉岗河、双圳水、北秀湖、上林塘),90座明清古民居与9座古祠堂错落有致。精美的木雕“花鸟虫草”、壁画“二十四孝”故事、保存完好的长寿门、太里门等阁楼式城门,以及青石板上深深的车辙印痕,共同构成了一部“立体的岭南民俗志”。“走在村里,像翻开一本立体的岭南民俗志。”实践团成员陈婉嘉说,队员们用镜头记录下古民居的“三进三间”格局、古井的榫卯结构井栏。

图为金林水乡壁画。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宣传组摄

二、酒香文化村:一坛米酒里的产业振兴路

与金林水乡的古朴厚重不同,官圩镇冲源村以“酒香文化村”闻名。甫一进村,橙黄民居整齐排列,家家户户门前陈设着酿酒陶坛,墙上的“把酒话桑麻”“醉里乾坤大”等诗句,瞬间将人带入浓郁的酒文化氛围之中,宛如一处群山环抱的“酒香桃源”。

图为酒香文化村。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宣传组摄
实践团重点探访了当地冼氏酒坊。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其米香型白酒的独特工艺:精选优质大米和山泉水,经浸泡、蒸熟、晾晒后拌入祖传酒曲,入缸糖化发酵五十天,蒸馏时“掐头去尾”取中段酒液,最后入陶坛陈酿。酿出的米酒清甜爽口,米香淡雅,入口绵柔,回味甘润,深受市场欢迎。这一传统工艺,正成为驱动村庄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

图为三下乡队员与当地冼氏酒坊老板交谈的照片。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宣传组摄

三、双村辉映:共绘振兴画卷

金林水乡与酒香文化村,一“古”一“新”,气质迥异却殊途同归,共同勾勒出德庆乡村振兴的清晰路径:金林水乡坚守“文化保育”,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古建,守护历史文脉;酒香文化村则致力于“产业焕新”,让传统米酒酿造工艺在新时代绽放活力。
实践团负责人庞梦芝在总结时表示:“金林水乡的‘守’与酒香文化村的‘变’,都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创新。年轻一代带着新思维回到乡村,激活沉睡的老资源,这正是‘百千万工程’在基层的生动写照。”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日志中所感:“乡村的魅力,在于它既留住了‘从前慢’的韵味,又生长着‘向未来’的蓬勃活力。”金林水乡的青砖黛瓦与酒香文化村的岁月醇香,共同绘就了德庆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等待着更多人去发现和品味这份独特的传统与现代交融之美。
作者:李欣妍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春三下乡踏土 洱海百村治探新
  • 2025年7月16日至17日,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中庄村、石岭村等地,开展“洱海生
  • 2025-07-2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