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墩实验学校暑期课堂:大学生支教团用爱与知识编织成长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七月的盐城青墩实验学校,阳光洒满操场,教室里传来阵阵欢歌笑语。“七色花”支教团与心语社工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齐聚于此,用丰富多元的课程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别样色彩。从国旗飘扬的庄严到健康游戏的欢乐,从传统文化的浸润到家国梦想的碰撞,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课堂,正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爱与成长的种子。

一面红旗,点燃赤子情怀

  “同学们看,这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紧紧围绕着它,就像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在《祖国旗帜在我心》课堂上,支教老师手持五星红旗,细致讲解着国旗的设计寓意。红色旗面象征革命先烈的热血,五颗金星凝聚着民族的力量,孩子们仰着小脸,眼神里满是专注。
 
  视频中,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雄壮、奥运赛场上国旗升起的瞬间,让课堂气氛愈发庄重。“升国旗时要肃立、行注目礼”,随着老师的指令,孩子们挺直小小的身板,在模拟升旗仪式中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庄严。课后,一张张稚嫩的画笔绘出心中的国旗,“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的字迹虽歪歪扭扭,却承载着最纯粹的爱国情怀。

 
 
 
一堂课,解锁健康密码

  “饭前便后要做什么?”“每天要喝几杯水?”健康知识课堂上,老师抛出的问题引发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紧接着,“健康跳跳棋” 棋盘一铺开,孩子们立刻被格子里的“小任务”吸引——“模仿正确洗手步骤”“说出两种蔬菜名称”,4 人一组轮流掷骰子,跳跃间笑声不断,不知不觉就把“勤洗手”“多喝水” 的健康常识记在了心里。支教团将枯燥的知识点化作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竞赛闯关里既锻炼了反应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健康生活的种子已悄悄埋下。
 
 
  
一脉相承,触摸文化根脉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京剧脸谱里红色代表什么?” 在《薪火传九洲》课堂上,传统文化的画卷徐徐展开。老师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春节贴春联、中秋赏月的习俗,现场展示的剪纸窗花在光影中流转,引得孩子们纷纷拿起彩纸模仿。当京剧名段响起,斑斓的脸谱、华美的戏服让孩子们啧啧称奇,“原来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么厉害!”

  从节日习俗到传统技艺,从剪纸体验到脸谱赏析,大学生志愿者们用年轻化的表达,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正如一位同学在分享时所说:“我要把爷爷教的皮影戏也讲给大家听!”文化传承的种子,正在互动中悄然萌芽。


一个梦想,汇聚成长力量
 
  “我的梦想是成为医生,救死扶伤!”“我想造一艘最厉害的航天飞船!” 在 《同拼中国梦》课堂上,孩子们的梦想分享格外动人。支教老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中国梦”的含义:“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小梦想加起来,让祖国更强大。”在心语社工的课堂上,地图拼图成了连接家国的纽带。孩子们在拼插中国地图的过程中,争论着“山东在哪里”“新疆的形状像什么”,完成后还兴奋地指着家乡的位置:“这里是盐城,有美味的大闸蟹!”从认识版图到规划旅行路线,孩子们对祖国的认知在游戏中不断深化。课后,一张张志愿宣言卡片上各式的承诺,正是孩子们用行动诠释爱国的生动注脚。

 
 
 
  大学生志愿者们用创意课程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让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温度,让健康知识有了趣味,让文化传承有了活力,让梦想种子有了土壤。这场跨越盛夏的“三下乡”之旅,不仅为孩子们的假期添彩,更让青春力量在教育的田野上绽放出最美的花。
作者:程静 来源:七彩假期“七色花”支教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非遗技艺进课堂,童心巧手传文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许多非遗项目面临传承断层、传播渠道单一、年轻群体关
  • 2025-07-24
  • 泸沽湖三下乡调研报告
  • 本报告基于2025年7月6日至7月8日在泸沽湖匹夫村、木垮村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党的理论知识宣讲与乡村调研为核心,深入了
  • 2025-07-2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