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潮韵千年·博物新生”突击队探秘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近日,“潮韵千年·博物新生”突击队走进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以“借鉴他山之石,赋能本土文博”为目标的调研活动。作为我国首座海事类专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海丝文化展示、互动体验设计及文化传播创新等方面的实践,不仅承载着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辉煌历史,更为实践队探索博物馆的优化路径提供了宝贵参考。
         以物串史
         队员们首先聚焦馆内的核心展陈逻辑。在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里,那些融合了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元素的石刻,直观展现了古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交融的盛况。在“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厅,从宋代海船残骸的实物陈列,到配套出土的香料、瓷器等贸易文物,再到通过全息投影还原的商船远航场景,展品与场景、技术的有机融合,清晰构建起“港口-贸易-文化交融”的历史脉络。“这里的每一件核心文物都是‘锚点’,再通过多元载体串联起背后的历史逻辑,游客能够快速抓住文化内核。”突击队队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从“港口”到“贸易”,从“物质交换”到“文明互鉴”,展厅以时间为轴、以事件为线,让零散的文物成为历史叙事的“拼图块”。
图为突击队队员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肖淇供图
         互动赋能
         互动体验环节的设计更让队员们深受启发。据了解,展馆内不时举办青少年研学活动,例如,“匠心造福船”亲子研学活动、“会说话的古船”、“小小航海家“等。“这种沉浸式参与体验聚焦于青少年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让抽象的历史文化变得可感可触,让青少年们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海丝文化,爱上海丝文化。”突击队队员在调研记录中写道。
         跨界延伸
从宋代海船原型的拼图,到融合阿拉伯纹饰与闽南元素的丝巾,这些文创产品既保留文化符号有贴近生活需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海丝文创”让突击队员看到了文化IP的无限可能。这些文创产品跳出“纪念品”框架,以实用性承载文化符号,让观众把“海丝记忆”带回日常生活。
调研结束后,突击队队长表示,此次泉州之行收获颇丰:“泉州给予我们启发,把‘以文物锚定历史、以互动激活体验、以创新连接受众’的思路融入实践,为博物新生注入新动能。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深入了解海丝文化在博物馆中的呈现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将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未来,“潮韵千年·博物新生”突击队还将继续深入其他关于中华文化传播的地区和机构,开展更为广泛的调研活动,助力文博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为突击队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合照 彭淳供图

 
作者:沈柏琪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非遗技艺进课堂,童心巧手传文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许多非遗项目面临传承断层、传播渠道单一、年轻群体关
  • 2025-07-2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