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厦门医学院 “康桥筑梦·乡愈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龙岩市永定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致力于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为未来学医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一、走进养老院:健康科普,情暖老人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怀揣专业热忱与青春使命,走进福建龙岩市永定区我家老年公寓。实践队员们为院内200余位老人及40多名工作人员带去了健康知识与温暖陪伴,以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在院长的引领下,实践队员们参观了我家老年公寓及院区环境。窗明几净的食堂、绿意盎然的篮球场、设施齐全的老年活动区,以及配备有低频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牵引床等专业设备的康复室,都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各功能区域的日常运作,展示了工作人员如何精心组织老人的膳食营养、康复锻炼及文娱活动,一幅细致入微的养老服务画卷在学子们面前徐徐展开。
图为赖步洪院长为实践队介绍养老公寓的情况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迅速投入主题服务环节:一场聚焦老年人健康的科普讲座准时开讲。队员们依托专业所学,围绕“脑卒中”疾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老人和护工们系统讲解了疾病的基本概念、核心危险因素、科学预防策略及关键治疗原则。这场深入浅出的“健康宣传”,有效提升了在场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水平和防范意识,传递了“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科学理念。
理论宣讲后,实践队精心策划的互动环节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在“巧手制香锤,艾草传温情”活动中,队员们耐心指导老人动手制作内含艾草的养生锤。揉捻艾绒、包裹布面、缠绕固定,老人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着传统养生的乐趣,艾草的清香与欢声笑语交织弥漫。紧接着,“报纸跑酷”游戏欢乐登场。小小的报纸成为传递协作与欢乐的纽带,在队员们温暖的鼓励与守护下,老人们小心翼翼地移动、接力,每一次成功的传递都伴随着阵阵笑声与掌声,活动现场洋溢着其乐融融的温情氛围。
图为实践队员演示艾草锤的制作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是医学生成长的重要一课。指导老师表示,“’康桥筑梦·乡愈计划’正是希望发挥医学院校的专业优势,聚焦乡村‘一老一小’的健康需求,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二、从八段锦到指尖爱:夏日里的长者幸福小时光
7月17日上午,阳光洒进我家老年公寓的室外运动场,早上八点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已经整整齐齐的坐在操场上等待活动的开始,场地里欢声笑语,实践队的队员们也带着康复知识和饱满的热情,为老人们带来了八段锦教学与手法按摩服务,用行动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份健康与暖意。
活动伊始,实践队的成员们先为养老院的老人们表演了一套完整的八段锦。在表演过程中,现场的老人们氛围热烈,跃跃欲试,想要上场学习八段锦。到了练习阶段,队员们用通俗的方法为老人们讲解八段锦的动作要领,老人们虽然动作迟缓但脸上也都洋溢着笑容。行动不便的老人们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模仿着每一个手势,仿佛她们也在台上学习。
图为实践队员教授八段锦
八段锦练习结束后,志愿者们又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了手法按摩服务,同时收集问卷。他们手法轻柔,一边按摩一边询问老人的感受,不时地向老人们进行采访,同时叮嘱他们日常保养的小方法。养老院里的爷爷奶奶也十分配合,有的闭眼享受,有的不时地向实践队的成员们念叨:“你们真细心,按的好舒服,这次的活动让我们很开心。”
图为实践队员为老人按摩
上午的活动完成下来,传统养生文化在老年公寓中得到了传播和弘扬。活动过程中,场地里笑声不断,暖流涌动。简单的八段锦教学和暖心的按摩服务,不仅拉近了与老人们的距离,更让“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温暖在养老院里静静流淌。让老人们感受短暂的陪伴,感受面对面的温暖。
三、从运动小课堂到心灵之树:一场跨越身体与情感的疗愈之旅
7月17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永定区城郊镇人民政府。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活动在实践队员生动实用的运动损伤防护小知识宣讲中拉开序幕。实践队员结合日常生活场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在场的小朋友们重点讲解了如何预防运动中的扭伤、拉伤、以及各种应对措施。围绕刚刚讲授的知识点,实践队员抛出一个个问题,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为奖励,队员们向答对问题的小朋友送上精心准备的小挂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科学的健康理念悄然深入人心。 实践队以通俗方式普及专业医疗知识,为乡村健康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向小朋友普及运动损伤的防护小知识
之后,活动进入温馨的“艺术疗愈”环节。在实践队员的引导下,孩子们拿起画笔,围绕“画一棵树”的主题进行自由创作。队员们穿梭其间,轻声与孩子们交流画作背后的想法,给予温暖的鼓励。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心灵之树”,不仅是一次艺术体验,更成为打开青少年心扉、关注其心理健康的独特桥梁。
图为小朋友在介绍自己创作的画
最后,实践队员携带着脊柱侧弯测量尺,为现场的青少年进行细致的体态评估。实践队员根据初步筛查和问询结果,队员们为每位青少年提供了个性化的初步体态评估和针对性的矫正建议,包括日常姿势提醒、适合的拉伸运动等,并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这份真诚的付出,正是青年学子投身乡土、反哺桑梓的生动写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四、从课堂到病房:实践队零距离体验基层康复
7月18日上午,实践队走进了永定区澄铭康复医院。首先,在会议室院长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行政人员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队员们介绍了医院的概况。
在院长、行政人员和康复科组长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儿童康复区和成人康复区。医院的儿童康复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永定区特殊教育学院的孩子,医院还开设了“星星班”,为孤独症儿童服务。在治疗区,康复治疗师在为患者做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更好地幸福的生活。实践队员们真切感到:专业不仅是技术,更是托举生命尊严的双手。
在最后,康复科组长通过案例分析向实践队员们展示了一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包括功能评定、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在提问环节中,队员们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康复科组长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从评估到出院的完整案例,像一条温暖的光带,把医学、教育与爱心紧紧编织。提问时,组长眼里的光与队员心里的火相互点燃——原来,青春也能成为别人重生的支点。
五、总结与展望: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此次厦门医学院学子深入龙岩市永定区的实践活动,不仅以专业科普和温情互动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在青年学子心中厚植了尊老爱幼、服务基层的深厚情怀,为乡村养老事业注入了充满活力的“乡愈”新动能,为自己的未来寻找方向。
“康桥筑梦·乡愈计划”不会止步于一场三下乡,而将是一场接力赛。今日,我们以青春之名为乡村老人撑起一片健康绿荫;明天,我们必将以医者之责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让“康桥筑梦·乡愈计划”成为可持续、可复制的健康中国青春范式!
图为实践队的合影
文字:邱梦婷 周开洪 江婧怡 何筱婧 江楚晗 陈泽伟
图片:陈凯 何筱婧
指导老师:杨贤德 卫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