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三下乡实践行:在行走中感悟责任,在实践中锤炼初心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这个夏天,我有幸作为重庆市“向党于心 实践于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的一员,与“舞韵芳华 实践筑梦”三下乡团队并肩同行,在万州、开州两地的十余天实践里,从红色遗址到社区街巷,从博物馆藏到田间地头,每一步行走都镌刻着成长,每一次互动都沉淀着思考。
       在万州的日子,是一堂深刻的“历史与现实”融合课。站在西山公园的抗战遗址前,触摸着斑驳的城墙,耳边仿佛回荡着当年军民御敌的呐喊;走进九五惨案纪念馆,泛黄的照片与详实的史料,让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也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信念更加坚定。在三峡移民博物馆,“舍小家为大家”的移民故事令人动容,一个个老物件、一帧帧影像,诉说着库区人民为国家发展作出的牺牲与奉献。而在大塘边社区的普通话讲座、养老院的语言互动中,当看到老人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出“谢谢你们”,当社区居民认真记录普通话发音技巧时,我忽然懂得:推广语言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拉近距离、凝聚人心的纽带。金融知识进社区时,村民们围着咨询“防诈骗”“理财小技巧”的场景,更让我明白,青年所学应当扎根大地,回应群众最真实的需求。
       转战开州,实践的脚步里多了几分“传承与担当”的重量。在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军神”驰骋沙场的英雄事迹与“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让爱国主义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血脉的力量。在瑞兽金狮传承地,跟着传承人学习舞狮时,狮头的重量、步伐的韵律,都藏着老一辈手手相传的智慧——原来非遗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文化根脉的敬畏与坚守。在暑期托管班,当孩子们用清澈的眼睛望着我们,跟着朗读课文、学唱红歌时,我体会到“教育者”的责任;在白云村,为村民讲解金融知识和普通话时,他们淳朴的笑容让我明白,知识普及是乡村振兴中最温暖的注脚;而见到90岁抗美援朝老兵时,老人颤抖着讲述“上甘岭的雪”,那布满皱纹的手与胸前的军功章,让我读懂了“英雄”二字的千钧分量。
       一周的三下乡,从红色教育基地的精神洗礼到基层一线的实践服务,从传统文化的亲身体验到民生需求的细致体察,我不仅看到了重庆大地上的历史厚度、文化温度与发展热度,更深刻理解了“实践出真知”的意义。作为青年,我们既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也要做基层需求的回应者,让所学在大地生根,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这,便是此行最珍贵的收获。
作者:秦诗涵 来源: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萤火映童心 化雨润乡野
  • 萤火映童心 化雨润乡野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教育振兴”的核心要求,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被万方”实践队
  • 07-23
  • 情系特殊儿童 爱筑成长梦想 —— 保定学院三下乡团队携手儿童福利院,共筑爱心之旅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