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的魅力,藏在代代相传的手艺里。为探寻这份沉淀于剪纸中的传承技艺,7月20日,西建大华清学院智能建造与材料工程学院中华传承团的全体成员们走进商州区第二小学,寻访非遗剪纸传承人王丽娜老师,开启一场与传统技艺的深度对话 。
推开教室门,墙面、桌面错落陈列的剪纸作品瞬间抓住视线:红黄纸片上,或繁复或简约的纹样流转着岁月的灵动,无需刻意修饰,便自带非遗艺术的厚重感。这里,正是王老师深耕剪纸传承的"根据地"。——中华传承团探寻剪纸奥秘 传承非遗匠心薪火

"商州剪纸的根,扎在民俗里,长在生活中。"王老师的讲解从历史脉络展开,从起源到发展,从旧时民俗仪式、农事场景的主题表达,到如今融入现代生活元素的创新尝试,一个个纹样背后,都是老辈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期盼。她强调:"传承不是守旧,而是让老手艺会'说话'——过去靠口传心授,现在要让剪纸贴近当下,才能走得更远。"
理论听毕,实践登场!在王老师的示范下,成员们从折纸手法到剪刀运功,一步步摸索:起初剪刀"不听使唤",线条歪歪扭扭;经老师手把手点拨,渐渐找到手感,最终人人都剪出了属于自己的简易作品。指尖的笨拙到熟练,恰是与非遗从陌生到亲近的过程。
这次体验让我们对非遗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王老师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传承的本质:不是将老手艺束之高阁,而是让更多人去了解、去接触、去实践。从听讲解到亲手操作,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也明白非遗传承需要更多人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和延续这份文化财富,让古老的技艺在当下的生活里依然能焕发出鲜活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