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的对话:朱彦夫精神的传承之旅
7月15日清晨,由淄博职业技术大学护理学院模拟政协社团师生组成的“彦心沂韵·红途探行”实践队,从校园整装出发,一路奔波来到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一路上,他们怀着激动又期待的心情,因为今天要去的地方,正是朱彦夫精神的发源地。朱彦夫,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早已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们想看看,这位伟大的英雄,到底有着怎样不平凡的故事。
图为刚进入沂源县。夏毓潞 供图
在纪念馆,与英雄朱彦夫的时空对话
刚踏入朱彦夫精神纪念馆,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瞬间将他们包围。馆内陈列着朱彦夫老人曾经使用过的生活用品,还有他战斗、写作、工作时的照片。看着这些展品,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那个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年轻人,那个用残肢夹着笔写书的硬汉,那个带领乡亲们开荒种地的村支书。原来,英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他们也是普通人,只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勇敢和担当。
图为朱彦夫曾经用过的物品。夏毓潞 供图
图为朱彦夫曾用过的假肢。夏毓潞 供图
图为朱彦夫的曾用过的物品。夏毓潞 供图
旧居里的温暖:平凡中绽放的伟大
参观完纪念馆,他们来到了朱彦夫的旧居。这里的一切都很简朴,甚至有些破旧,但就是在这小小的院子里,朱彦夫老人度过了无数个日夜,思考着如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看着他曾经用过的农具、坐过的椅子,他们仿佛能听到他和乡亲们聊天的声音,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原来,伟大的力量,也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绽放。
图为张家泉村。夏毓潞 供图
图为淄博职业技术大学护理学院模拟政协社团师生“彦心沂韵·宏图探行”实践队与朱彦夫旧居合影。夏毓潞 供图

图为朱彦夫曾居住的地方。夏毓潞 供图
图为带领参观朱彦夫旧居及合影。夏毓潞 供图
雨中归途:思绪又回到旧址
从旧居出来后,他们踏上了返校的路。刚走了一段,天突然下起了雨。雨势不大,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坐在车里,他们看着窗外的雨丝,突然安静了下来。这场雨仿佛把他们的心又拉回了张家泉村,拉回了朱彦夫的旧居和纪念馆。那些刚刚看到的画面、听到的故事,又在他们的脑海里浮现。
图为刘亚楠老师为我们讲述朱彦夫精神的合影。夏毓潞 供图
朱彦夫精神:是什么?又给了我们什么?
朱彦夫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失去了四肢,却依然能够用残肢写字、劳作,甚至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这种坚韧让人们明白,生活中的困难其实都是纸老虎,只要人们有勇气去面对,就能战胜它。朱彦夫精神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乡亲们身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种奉献让人们懂得,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而在于能为他人做多少。朱彦夫精神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他虽然身体残疾,但依然热爱生活,努力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这种热爱让人们知道,无论生活怎样对待人们,人们都要热爱它,珍惜它。
图片为朱彦夫。夏毓潞 供图
带着精神,继续前行
回到学校,这场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然而,学生们的心里却充满了阳光。朱彦夫精神,就像一粒种子,已经悄悄地种在了他们的心里。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或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想起朱彦夫,想起他在纪念馆和旧居里的故事,他们就会鼓起勇气去面对。他们会带着这份精神,继续前行,努力让自己的人生也能像朱彦夫一样,闪闪发光。
图为淄博职业技术大学护理学院模拟政协社团“彦心沂韵·红途探行"实践队合影。夏毓潞 供图
通讯员 徐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