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至7月7日,江西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布圳传情”社会实践队奔赴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队员们用青春与热情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故事,为棠阴镇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7月1日:出发棠阴驿路,开启文化之旅 7月1日上午,“布圳传情”社会实践队在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在指导老师张永丽的带领下,前往棠阴镇。经过长途跋涉,下午抵达目的地。队员们被棠阴镇一步一山的自然风光所感染,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卷之中。到达实践点后,团队与当地政府负责人深入交流,共同商议活动具体事项,确保实践顺利进行。队员们怀着对棠阴文化的敬畏与期待,准备在这片土地上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文化价值,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7月2日:邂逅古建筑之美,传承历史记忆 7月2日上午,实践队在当地文化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棠阴镇的古建筑群。这些大多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屋檐上的雕花、彩绘,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队员们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下午,队员们深入街头巷尾,与当地居民交谈,了解古建筑背后的故事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与挑战。他们还走访了特色产业作坊,了解到棠阴镇正尝试将古建筑文化与手工艺结合,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这一天的调研,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发展的紧密联系。
7月3日:敬老院里温情暖,农园实践悟新知 7月3日上午,实践队走进棠阴镇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关怀与陪伴。队员们分发水果,与老人一起玩手势舞、叠叠乐等趣味游戏,现场笑声不断。随后,书法小课堂开课,志愿者们耐心地教老人书写“福”“寿”等字,并将作品赠予老人。下午,团队来到三女桔子种植家庭农场,了解竹荪种植情况,协助工人搬运竹荪。农场老板李叔叔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并对当代年轻人提出了脚踏实地、诚信善良的建议。傍晚,团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汇演,歌舞、小品轮番上阵,点燃了现场气氛。
7月4日:古梭织就千年韵,匠心续编新篇章 7月4日上午,实践队采访了棠阴夏布文化记录者吴爷爷,了解到棠阴夏布自唐成名,明中叶吴姓商人回乡办坊,年产数十万匹。然而,如今年轻人外流,无人愿学手艺,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随后,队员们参观了曹山景区的棠阴夏布馆,了解到夏布的制作工序,包括浸泡、刮青、晾晒等步骤。下午,在棠阴镇江颖老师的帮助下,队员们邀请到江西省夏布非遗传承人黎奶奶示范夏布织布。在奶奶的指导下,队员们体验了织布过程,感受到传统工艺的质感。通过这一天的活动,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决心让棠阴夏布文化传承下去。
7月5日:情传“圳”间,竹荪采撷与童心守护 7月5日清晨,实践队跟随“宜黄县棠阴镇三女桔子种植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罗女士,参观竹荪种植基地。队员们学习了采摘竹荪的细节,并亲自体验采摘过程。下午,队员们在棠阴镇人民政府陪伴小朋友们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通过情景表演、防溺水手势舞、观看宣传动画等方式,队员们向孩子们传授了防溺水知识,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还开展了“棠阴镇的前世今生”讲堂,介绍古镇的历史脉络,以及“你眼中的棠阴镇”手工贴画活动,让孩子们在创作中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情。
7月6日:青春实践映童心,棠阴镇里话成长 7月6日清晨,实践队走进棠阴镇圳口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当地小朋友带来了一场充满知识与欢乐的实践活动。活动在开场舞蹈中拉开帷幕,随后进入普通话教育环节,通过趣味游戏提升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防溺水教育环节中,队员们通过情景剧、模拟操作心肺复苏等方式,让孩子们牢记安全准则。最后的手工贴画环节,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意,他们用树叶、水彩笔、黏土等材料描绘家乡美景和喜爱的事物。活动尾声,队员们为孩子们送上精美文具和小玩具,希望这些礼物能够陪伴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布圳传情”社会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理念。他们与棠阴镇的居民们共同度过了难忘的时光,也为自己留下了宝贵的人生经历。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棠阴镇的发展,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