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春风拂畲乡团结之花绽新颜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法治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地生根,九江学院“红石榴”民族大团结实践队走进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金竹畲族乡,以“普法、文化交融、同心同行”为主线,开展“法治春风进畲寨”系列活动。团队将法律知识与畲族文化深度融合,让法治成为促进民族大团结的坚实纽带,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公祠里的“法治课堂”:共话团结法治情
在畲族公祠里,实践队以畲族山歌调为载体,生动演绎《民法典》亮点条款。“山林田土界分明,合同要写清……”畲族蓝村长用亲切的语言,给我们讲解,随后,公祠内的“法治文化展”格外引人注目,畲族传统契约文书与现代法律条文交相辉映,生动展现民族地区法治发展脉络。

(蓝村长亲自为红石榴队员讲解知识)
彩绘村里的“法治画笔”:绘就团结新图景
在大通彩绘村,实践队观赏“主题墙绘”。以畲族传统图腾为底纹,将防溺水、反家暴等法律知识巧妙转化为彩绘故事:凤凰图案旁配着“未成年人受保护,校园霸凌要停止”的畲汉双语标语”要点。看着崭新的墙绘,村民大伯感慨道:“把法律画在墙上,比看字容易懂多了,这也是我们各族一起守护美好生活的体现。”同时队员叶文俊、马欣悦用通俗语言为畲族村民科普法制知识。


(“红石榴”实践团志愿者叶文俊、涂子悦、马欣悦为当地村命科普法制知识)
校园里的“畲汉法治课”:浇灌团结幼苗长
在畲族乡政府,“法治小课堂”精彩纷呈。实践团成员以畲族民间故事为切入点讲解法律知识:“相传畲族先祖盘瓠立下‘山林共享’的规矩,就像现在的《森林法》里保护生态的规定一样,这也是我们各族共同守护大自然的体现。”学生们跟着畲族队员学唱法治山歌,在互动游戏中掌握“防溺水六不准”等安全知识。
遇到同学欺负人,畲族谚语说‘山不欺土,人不欺人’,对应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里的禁止欺凌条款。让法治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团结友爱的种子。
畲乡法治的双向奔赴:共筑团结新家园
活动结束后,队员身着民族服饰走村入户普法,成为畲乡法治建设的新生力量。当身着畲族传统服饰的“法律明白人”与汉族群众围坐一堂讲解法律知识,当不同民族的村民在法治墙绘前共同探讨权利义务,法治已悄然成为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从公祠课堂的双语讲解,到田间地头的协同调解;从彩绘墙上的共同创作,到校园课堂的携手学习,每一个场景都见证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法治的框架下共享发展成果、共守和谐家园。这种“民族文化+法治建设”的创新实践,不仅探索出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更以法治为笔、以团结为墨,在畲乡大地上勾勒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美画卷,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