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七彩公益第二课堂迎来充满魅力的“非遗传承日”!漆扇、拓印、剪纸三项传统技艺,在同学们的巧手下焕发新生。教室里,专注的眼神、惊喜的欢呼和自豪的笑容,交织成最动人的课堂风景。这份精彩的背后,离不开项目组老师们的默默付出。
水中的“魔法”,漆扇老师曾海健提前几天就忙碌起来,反复试验了多种颜料和配比。既要色彩鲜艳晕染效果好,又要保证安全环保、容易清洗,找到最适合孩子们操作的“魔法配方”。有了老师们的护航,漆扇制作区成了最受欢迎的色彩实验室。同学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颜料滴入清水中,看着它们晕染交融,轻轻将素白扇面浸入、提起,一把把独一无二、流光溢彩的漆扇,成了同学们爱不释手的“夏日专属艺术品”。
漆扇课堂照片(李娉婷 摄)
拓印夏天,把非遗“花”朵背回家为了让花朵“鲜活”绽放,陈映晔等老师们精心挑选并提前半小时用明矾水仔细浸泡过。这样处理后的花瓣更柔韧舒展,形态保持得更好,拓印在包包上才能栩栩如生。桌子前,同学们专注地化身“小小印染师”。帆布包覆上老师提前处理好的花朵,摆放好位置,均匀轻捶将娇艳的花朵轮廓渐渐在布面上清晰浮现,形态饱满生动。原本朴素的帆布包,变身承载着非遗技艺的“移动小花园”。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亲手拓印的花朵包包,让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美妙的火花。
拓印课堂照片(黄诗妍 摄)
彩纸剪出传统与新意,王松媛等老师们提前剪好了样品窗花以及“春”字图案。有了清晰好看的模板参考,孩子们更容易上手,剪出成功的作品,信心自然就来了!剪纸区红火热闹,纸屑纷飞间创意迸发。剪的是漂亮的窗花和可爱的天鹅。每一位同学开心的把图案贴进画框里。还有些同学想象力早已天马行空的将奇特造型跃然纸上。传统窗花与充满童趣的创意手工在这里交相辉映,一张张彩纸,既是同学们感受文化韵味的载体,更是他们放飞想象力的翅膀。
剪纸课堂(陈杏仪 摄)
看着孩子们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眼睛里闪着光,那份发自内心的自豪和快乐让老师们觉得所有的准备都是值得的。辛定枭老师动情地说,“亲手做一把漆扇、拓印一个花包、剪一幅窗花或创意手工,这个‘动手做’的过程,比任何讲解都更深刻”。孩子们不仅亲身体验了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更收获了能创造美的自信。最重要的是,这份对传统文化的亲近和喜爱,是他们在快乐玩耍中自然萌生的,是握在手里、背在肩上、贴在窗上的真实喜悦。”
团队成员致力于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这次非遗日活动,同学们带走的不仅是一件件亲手制作的精美作品(漆扇、花朵背包、窗花、创意剪纸),更是在欢声笑语中,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身为传承者的骄傲,深深地印在了心间。这份指尖上的启蒙,正悄然滋养着未来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