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山东理工大学“智元怡养”实践团走进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以“系统学习—场景实践—细节优化—体系认知”为路径,有序开展医养服务创新探索,为妇幼健康服务提质增效积累实践经验。
图1 实践团学习智慧医疗系统操作
活动开始,实践团与医院负责人完成对接,随即进入门诊服务区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系统学习智慧医疗系统操作。成员们聚焦挂号分诊、急诊绿色通道触发、特殊患者信息同步等核心功能,通过模拟高龄孕妇优先就诊、儿童急诊数据联动等场景,深入理解“人机协同”的服务逻辑,同步记录系统在老年患者操作适配、信息提示清晰度等方面的优化空间,为后续形成改进建议奠定基础。
图2 实践团引导患儿与机器人互动
随后,实践团转至医院大厅,围绕智能导诊机器人开展辅助服务。在儿童就医过程中,成员们配合医护人员引导患儿与机器人互动——通过协助触摸查询界面、解读健康动画内容等方式,缓解患儿对医院环境的紧张感。过程中,团队重点观察机器人在儿童语音识别、界面趣味性设计等方面的表现,梳理出“增加卡通交互元素”“优化童声应答模块”等针对性建议,推动科技服务更贴合妇幼群体需求。
图3 实践团检查整理轮椅设备
此外,实践团针对医院便民设施开展细节优化工作。在共享轮椅停放区,成员们按规范流程检查设备状态:逐一调试刹车灵敏度、擦拭扶手污渍、规整停放位置,并补充更新褪色的使用指引标识。通过细化“设备维护—环境整理—用户引导”的衔接环节,提升共享轮椅取用便捷性,累计完成12台设备的维护及6处标识更新,完善便民服务,改善了人们使用设施的感受。

图4 医生讲解现代化养老理念
最后,实践团前往康复训练中心,在明亮通透的康复训练区,实践团成员端坐于康复器械前,双手握住黑色把手,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缓缓发力完成拉伸动作。医护人员紧盯其动作轨迹,适时提醒“背部挺直,感受肩胛发力”。这种“代入式体验”,让团队跳出“旁观者”身份:从握把的舒适度,到发力时的阻力反馈,再到康复动作与指引标识的匹配度,甚至座椅对不同体型的贴合度,都被纳入观察维度。这些从“使用者视角”捕捉的细微痛点,为后续优化康复设备与服务流程,获取了很多具体数据。
此次实践中,团队累计服务患者60余人次,不仅收获了患者的真诚感谢,还围绕医院服务收集整理了多项优化建议。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接纳实践团的建议,推动服务细节持续迭代升级;实践团也将持续关注医养领域创新动态,用青春力量助力医疗服务既提效率、更添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