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火把流动 益路童行” ——广绣文化入课堂,生涯探索促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火把流动 益路童行”:广绣文化入课堂,生涯探索促发展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广府文化的魅力和挖掘自身潜力,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火把流动”三下乡实践团于7月15日再次走进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磨溪社区与永平街政务服务中心,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生动有趣的课堂,帮助他们在深度体验中学习广绣文化,在趣味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丝线连古今 绣针穿千年
在磨溪社区,实践团开展了以《广绣藏古韵 传承映新辉》为主题的手工课,让孩子们在广绣的历史脉络和经典之作中感受广府古韵,通过了解广绣传承人伍洁仪的故事,学习文化传承的精神,进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堂伊始,当投影屏上徐徐展开一幅广绣杰作《夏日海风》时,教室里响起一片赞美声:丝线在薄纱中流转出汹涌的海浪和矗立的礁石,一动一静,仿佛置身于海边。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给我们带来视觉盛宴------这便是广绣,一针一线都在临摹着岭南的风光。接着老师介绍广绣的历史,从唐朝到现代,广绣不断发展和流传,享誉中外。随后,我们走进了广绣传承人伍洁仪的故事。在老师动情的讲解中,孩子们纷纷表示感悟到了非遗传承人的恒心与毅力。最后老师从广绣作品出发,介绍广绣的颜色搭配、经典图案以及基本针法。此时,孩子们对广绣的好奇心达到顶峰,特别期待接下来的体验环节。
图为孩子们探寻广绣发展的历史渊源 赖媛摄
理论最终转化为指尖的真实接触。当绣花针和彩色丝线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时,最初的雀跃很快被专注取代。对他们而言,亲自刺绣是陌生且生疏的,于是他们小心谨慎地捻针引线,模仿老师演示的针法,在薄纱上绣下属于自己的一针一线。有人针脚歪斜、有人丝线之间打结,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耐心地拆解杂乱歪斜的针线,这是他们对这门技艺最真诚的表达。

图为孩子们专注地体验广绣 赖媛摄
探索生涯 挖掘无限潜力
永平社区开展的是《生涯探索训练营》,在这节课中,孩子们跟随“猪猪侠”来到生涯探索训练营,训练营分为挖掘能力、探索兴趣、助力梦想三个部分。在老师和“猪猪侠”的带领下,孩子们一步步探索自我、挖掘潜,为以后的人生规划做好铺垫。
课堂开始时,“猪猪侠”便热情邀请孩子们加入“生涯探索训练营”,一起发掘自身潜能,展望未来无限可能。老师先是准备了一个小小的热身活动,在屏幕上呈现一系列的特长活动,让孩子们审视自己,对擅长的与不擅长的活动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加深对自我的了解。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围绕语言、运动、逻辑、空间、音乐、人际等六个维度进行了自我评估,最终获得个人的专属能力勋章。经过这一环节,孩子们更加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并据此制定“扬长补短”的计划。对此,黎佩瑜小朋友兴奋地说:“我的长处是人际还有运动,短处是语言、音乐还有空间。我们可以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不同人的意见来弥补不足。”

图为孩子们探索自身能力 阮斯媛摄
在进行能力探索之后,老师带领孩子们“空降”到神奇的“兴趣岛”上,开启了新的旅程。岛上居民各有所长,从事丰富多彩的职业。孩子们穿梭在不同的小岛之间,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心仪的岛屿。通过这一沉浸式体验,他们不仅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且更直观地了解到与之相关的职业世界,对自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次的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来到尾声,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小指南,相信他们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发掘自身的潜能后,带着这份指南前进,一定可以实现梦想!
文化流传不息 生涯解码未来
今天在两地开展的活动虽主题各异,但都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紧密相关。实践团成员们深入课堂,一方面致力于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将广绣引入课堂中,让千年技艺焕发新生,帮助孩子们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则精心构建“生涯规划”特色课堂,引导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解码潜能、锚定兴趣坐标。双线并进、相辅相成:非遗传承夯实文化根基,生涯探索启示未来方向。实践团始终秉持助力孩子全面发展的理念,为每个孩子点亮兴趣之火,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实践团与孩子们的温馨合影 阮斯媛摄
作者:赖媛、龚艳琳 来源:赖媛、龚艳琳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