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青春步履不停。2025年7 月 16 日,常州工学院“ ‘晶’彩赋能产业路,青春助力乡村兴” 团队走进 “世界水晶之都”——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开启一场关于水晶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调研。从历史深处的匠心传承到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队员们用青春视角解码 “东海水晶甲天下” 的发展密码,探寻传统产业焕发新生的振兴路径。
追溯一块水晶里的岁月荣光
实践首站,团队来到东海县疗养院。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老人们的讲述为队员们铺展开一幅水晶产业的历史长卷。“咱东海的水晶,连毛主席的水晶棺都用的是这儿的料!当年中央表扬咱的时候,全县人都觉得光荣!” 一位老人抚摸着手中的水晶挂件,眼神里满是骄傲。
从 19 世纪零星开采到上世纪规模化开发,从改革开放后带动县域经济起飞到成为 “中国最大水晶市场”,一块水晶承载着东海人数十年的奋斗记忆。“以前觉得水晶只是好看,现在才知道它背后藏着这么多故事。” 队员小陈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不仅是石头的历史,更是一代人的青春与坚守。”
图为队员与老人交流 段广本 供图
集市里的产业百态与治理智慧
穿梭在热闹的东海水晶集市,队员们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传统的手链、项链泛着莹润光泽,苏超联赛周边水晶摆件则透着新潮气息。“现在主打‘传统 + 潮流’,首饰卖得稳,文创品也受欢迎。” 摊主王大姐笑着介绍,“多亏了政府牵头组织,集市规范多了,以前的假货、抬价啥的,现在想找都找不到!”
规范的市场秩序背后,是当地政府的精细化治理:统一规划摊位、建立质量溯源体系、设立投诉快速响应机制…… 这些举措让 “买水晶,到东海” 成了口碑。但队员们也敏锐发现,部分商户仍停留在 “简单加工” 阶段,设计同质化、附加值低等问题,让产业发展略显后劲不足。“就像这块没打磨的原石,潜力很大,但需要更巧的手艺和思路。” 队员小邵拿起一块水晶原石,若有所思。
图为集市 段广本供图
破局直播间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带着 “传统产业如何突破瓶颈” 的疑问,团队来到曲阳镇兴西村。村党总支书记赵中刚的直播间里,灯光明亮,镜头前的水晶饰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用边角料做的文创挂件,既环保又独特……” 赵书记熟练地与网友互动,屏幕上订单不断。
从 2012 年发现水晶边角料的商机,到 2025 年坐拥百万粉丝的 “直播红人”,赵中刚用十二年时间走出了一条 “科技 + 产业” 的兴村路。“线上线下联动后,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两番!” 赵书记的话让队员们振奋不已。在村集体打造的 “山海甄选” 直播间里,队员们看到村民们轮流上阵当主播,手机成了 “新农具”,直播成了 “新农活”,数据成了 “新农资”。
“以前觉得乡村振兴离我们很远,现在才明白,一块小小的水晶,通过科技赋能就能变成富民的‘宝贝’。” 队员高同学感慨道,“赵书记用行动证明,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只要找对路子,就能焕发新生。”
图为团队与赵中刚书记合影 段广本供
感悟青春力量,续写振兴答卷
从疗养院的历史回响到集市的烟火气,从直播间的热闹非凡到兴西村的发展巨变,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立足本地资源,用科技为传统产业插上翅膀,让 “土宝贝” 变成 “金疙瘩”。
“老一辈用双手挖出了水晶的价值,我们青年一代要用智慧让它飞得更远。” 实践总结会上,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调研所得转化为行动力量,用专业知识助力传统产业升级,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光彩。
(通讯员 陈烨童 邵勇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