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映红凉山夜,彝汉同心颂团结
近日,正值彝族传统盛大节日——火把节。当晚八时,虽暮色初笼,但凉山的天光依然清亮。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暖风中国”)队员怀揣敬意与祝福,手持精心捆扎、大小各异的火把,踏上了普格县螺髻山镇下蜿蜒的乡间小道,与当地彝族同胞共燃节日的激情与祈愿。
队伍行进间,浓郁的彝族风情扑面而来。沿途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热情洋溢,用亲切的彝语向队员们问候“火把节快乐!”更有热心的彝族乡亲主动上前,用手中的火种引燃队员们尚未点燃的火把。
顷刻间,星星点点的红色火焰跳跃升腾,在苍翠群山的怀抱中,与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玉米地和烟草田交相辉映。队伍在渐沉的暮色中徐徐前行,熊熊燃烧的火把汇聚成一条温暖而明亮的光带,点亮并温暖着这绵长的凉山之夜。
深厚的民族情谊也在火光中升华。当地盖云顶小学的且沙老师,用充满祝福的彝语“度载木萨,孜莫格尼”(意为:吉祥如意)向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们表达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队员们手持火把,边走边随彝族习俗虔诚祈福:“愿这圣洁之火,驱散一切灾祸邪祟!祝愿父老乡亲岁岁平安康泰,年年富足有余,日子如同眼前这丰收的景象,红红火火,美满幸福!”真挚的祝福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摇曳升腾的火焰,承载着各族人民共同的美好心愿。在炽热的火光映照下,有人祈求勤劳致富、生活蒸蒸日上;有人祷念家人身体康健、无病无灾,有人期盼万事顺遂、家宅安宁;更有人将最深沉的祝福献予伟大的祖国,祈愿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这古老的仪式,既是彝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是古老的传统在现代的脉动中焕发勃勃生机,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守望相助、共祈国运的生动写照。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节日期间,人们点燃火把驱除害虫、辟邪祈福,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并举行赛马、斗牛、摔跤、选美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彝族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文化纽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此次“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深入彝乡,与村民共举火把、同庆佳节,不仅亲身体验了瑰丽的彝族文化,更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手足相亲、和衷共济的动人乐章,以青春力量进一步推动构建中国梦这一最大同心圆和最大公约数。
作者:谢婷、廖健婷、李海琳、张漫洵 来源: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火把映红凉山夜,彝汉同心颂团结
- 近日,正值彝族传统盛大节日——火把节。当晚八时,虽暮色初笼,但凉山的天光依然清亮。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
-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