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桂中大地,暑气蒸腾却挡不住青春服务基层的脚步。7月10日至16日,工商管理学院“推普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来宾市忻城县思练镇加豪村,开展“推普+数字语博”系列活动。团队以推广“语博”APP为抓手,将数字化手段与语言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在提升村民数字素养的同时,为乡村语言资源保护注入新动能,让“语”“数”融合的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大爷,您看,点这个按钮就能录下咱们说的壮话了”“阿姐,这里有教普通话的课程,还能学电商直播呢”……在加豪村马台屯,实践团成员分组穿梭于农户家中,手把手教村民使用“语博”APP。面对老年村民,队员们从手机基础操作讲起,一步步指导完成账号注册、“留声机”个人语言档案创建,耐心帮老人调试音量、校正录音角度,确保每一段方言俗语、民俗故事都能清晰留存;对于年轻村民,则重点讲解APP的方言对比、文化资源库等特色模块,鼓励他们带动家人参与,让语言传承从“一个人”扩展到“一家人”。
指尖轻触间,乡音有了“数字归宿”。截至16日上午,已有50余名村民完成APP注册,累计上传当地口语、民俗谚语等方言录音50余条,初步形成兼具地域特色与生活气息的“加豪村马台屯语言数据库”。“没想到我说的壮话还能存在手机里,大家还可以听到我的声音,这个APP很有意思!”
此次活动既是实践团深耕“推普赋能”理念的创新实践,更是用青春力量架起“数字桥梁”的生动注脚。通过“语博”APP的推广,团队在普及数字技能的同时,将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有机结合——教村民用APP学普通话提升沟通能力,同时引导他们记录方言传承文化根脉,实现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小小的APP,是乡村连接数字时代的‘语博驿站’。”实践团指导老师李波表示,团队将持续跟踪村民使用情况,收集更多语言素材,让沉睡的乡音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活态资源”。下一步,学院还将推动建立“校村共建”长效机制,让数字赋能的种子在乡土扎根生长,让青春力量持续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摄影:“推普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