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骤雨初歇,蝉声又起。南宁理工学院“天等新程·青禾筑梦”乡村振兴实践团兵分三路,在天等县天等镇龙岩社区、学童托管站附近及帮扶车间一条街同步开展“礼韵润乡·青春绘梦文明行”暑期专项活动,用普通话+壮话“双语”模式,把推普问卷、防溺水与反诈知识、生产用语规范一次性送进老人、孩子与一线工人心里。半天内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发放折页380份,现场制定15条车间普通话操作提示,为社区留下一场“声”入人心的文明实践。
龙岩社区2000户、1万余人,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老人与儿童占比较多。每年虽有一个月推普活动,但老人普通话开口率不足三成;暑期溺水、电诈警情一直都是社区关注的焦点。实践团13名学生携带二维码问卷、宣传单页提前一周对接社区网格员,锁定老人聚集点、帮扶车间学童托管站附近及帮扶车间一条街,确保“人找人、话对话”。
问卷组穿梭在社区里,志愿者何雨晔,与老人“面对面”交流。她先用壮话拉近关系,再用普通话解释问卷:“您买菜用普通话方便吗?”10分钟收齐15份问卷。数据显示:67%老人听得懂,仅29%敢开口,难点集中在“怕发音不准”“不知道场合该不该用”。何雨晔当场把常用买药、医保句子录成双语语音,反复播放给老人听,“让普通话先‘跑’进手机”。
图为志愿者何雨晔与老人面对面交流推普。邹卓烨 供图
安全课堂组来到学童托管站附近,宋利盈“普通话一句+壮话一句”循环播送:“远离危险水域——Raemx laengj mboujaeu bae!”反诈环节,宋利盈举漫画折页:“阿婆,自称‘孙仔出事’的电话直接挂!”现场老人跟着读、跟着笑,双语结合的讲解方式,打破语言沟通壁垒,让防诈知识更接地气,助力老年群体筑牢反诈 “安全网”,推动反诈宣传深入基层、贴近民心。200份防溺水折页、180份反诈手册半小时发完。七旬阿婆赵玉梅举着折页学舌:“这回听懂也记住了,骗子再来,我就挂电话!”
图为志愿者宋利盈向社区的老奶奶讲解防诈骗的知识。卜旭佳 供图
帮扶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小周用方言报数常出错。车间推普组志愿者小廖把15条工序口令译成普通话并录音,贴在工作台;同时建“每日一句”学习角,计划六天内完成全员培训。车间主管黄姐测算:用语统一后,效率可提一成。小周咧嘴笑:“普通话一出口,数字再不错!”
志愿者与两名中学生挤在雨伞下,继续推普互动。中学生黄思琪分享:“普通话让我朗诵比赛拿了一等奖!”志愿者顺势教她们填写问卷,扫码、提交、分享朋友圈一气呵成。雨声、笑声、扫码声交织,成为社区最鲜活的青春注脚。
图为志愿者正在协助中学生填写推普的调查问卷。邹卓烨 供图
“语言通了,安全懂了,致富路就宽了。“语言通了,安全懂了,致富路就宽了。推普不停歇,青春不散场。””实践团指导老师吕一星透露,活动结束即与社区建立长效机制,在每一个推普月贡献南理力量。
傍晚收队,孩子们追着志愿者问“明天还来吗?”答案写在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里:声音所到之处,即希望生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