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15日,由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研究生组成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聚焦兴农,砼振河乡”在副处级组织员王恒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黑龙江省宁安市兴隆林场,开启以“聚焦基础建设,砼助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实践首日行程。
(一)初识林场:绿色屏障背后的默默守护
兴隆林场地处宁安市卧龙乡,山林密布、林火高发,承担森林防火、生态修复等多项任务,是筑牢黑龙江东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将森林防火与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任务,对基层林场提出更高要求。在场长带领下,实践队深入了解林场发展历程与防火现状,从火源管控到设施布点,全面学习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学习:一堂生动的森林防火“实战课”
“防火不是喊口号,是每天24小时的守望。”在林场会议室内,场长结合典型火情案例与防控机制,为队员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专题讲座。内容涵盖火源防控体系、应急指挥路径、防火隔离带建设、信息化调度系统等,深入解析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讲座中特别提到2022年春季因山火引发的应急响应,林场在接警后第一时间启动防火预案,但由于山路泥泞,扑火队绕行近两小时才成功抵达火场,错过了最佳控制时机,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这一案例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没有高效的林区道路与稳固的基础设施,再完善的应急预案也难以发挥作用。队员们认真记录,积极提问,并尝试从土木工程角度思考道路优化、隔离带结构设计、瞭望塔选址等问题,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场景有机结合,展现出交通学科在生态防火中的独特价值。




(三)实地参观:从山路到林区,看见一线的坚守
讲座结束后,实践队在林场工作人员带领下,实地走访了瞭望塔、通信指挥点、防火物资库和山林巡护线路。每一处设施背后,都是兴隆林场人“以山为家、以林为责”的真实写照。在近百级的瞭望塔上,队员们亲身体验了值守人员每日登塔观测的艰辛;在物资库中,整齐摆放的灭火设备与通信器材让人直观感受到应急保障的严谨。穿行蜿蜒山路,大家了解了林区交通条件对防火工作的重要意义。部分巡护线路因坡陡弯急、地质松软,护林员常年靠徒步完成巡查。一位护林员回忆:“有次火情,从接警到赶到现场,我们靠这条山路硬是跑了四十分钟。”这段实地体验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林区基础设施对提升火情响应效率、安全保障和生态保护至关重要,也更加坚定了“以基础建设服务生态安全”的专业使命。


(四)实践反思:交通赋能生态,土木助力振兴
当日总结交流中,队员们纷纷分享心得体会,结合所见所闻畅谈思考与感悟。有同学表示:“基础设施不仅服务人居,也守护自然,林区的防火通道和巡护线路同样是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也有同学指出:“土木专业不仅面向城市,更能服务林区与生态场景,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还有人感慨:“绿色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保障,这正是我们土木交通人的专业价值所在。”

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入交流,大家认识到,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生态建设,是服务国家战略、回应时代呼唤的重要路径。此次林场之行,不仅是一次走近自然、深入一线的亲身体验,更是一堂“理论+现场”的生动教育课。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专业所学服务基层所需,用实际行动回应“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