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巢湖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生物科普进社区 趣味黏土筑童梦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向小朋友们科普科学,既是社会给予的成长礼物,亦是时光捎来的温柔约定。这不仅关乎童年里好奇心的陪伴与探索欲的滋养,更关乎科学乐趣的平等分享、亲情牵挂中知识的隔空传递,以及乡村未来创造力的根基筑牢与梦想点亮。
        巢湖学院“我是小小实验郎:生物实验筑梦,科学童行未来”志愿服务队走进三八街道港利社区开展了一场以“细胞器粘土制作”为主题的生物科普课程。
 
细胞器粘土制作讲解
        荧幕上先铺开细胞器的微观图谱,团队成员轻指线粒体:这是细胞的能量引擎,借呼吸作用为生命注入动能;再点叶绿体:恰是光合工坊,以光能为笔,将无机物绘成有机物。简明话语勾勒出二者的结构与功能,如引线穿起微观世界的脉络。孩子们凝望屏幕,眼眸里漾起好奇的涟漪,凝神聆听间,微生物的轮廓在认知里渐次清晰。
        为让抽象的微观结构落地生根,团队接着播放捏制分解影像:从揉圆作细胞核的温润,到搓条为内质网的蜿蜒,每一步都如拆解自然的密码。随后,彩色粘土在指尖流转,成员们手把手引导,借掌心揉捏的触感、眼前模型的形态,让显微镜下的抽象轮廓化为可触可感的具象,让微观生物世界的奥秘,在指尖与眼眸的共鸣中愈发分明。
 
细胞器粘土制作
        视频演示刚落,志愿者们便俯身靠近,身影与孩子们的好奇交叠。有的拈起彩泥示范,指尖旋转出细胞膜的柔弧,像为微观世界圈定温柔边界;有的轻握孩子的手,共塑细胞核的浑圆,掌心相触间传递着塑形的巧思;还有的蹲在桌旁,细引着搓出内质网的蜿蜒,捏出叶绿体的纹路,每一步都似在微观宇宙里铺展路径。不多时,指尖生趣,一个个造型鲜活、细节分明的细胞模型渐次成型。孩子们举着亲手捏就的作品,左瞧右看,眉眼间漾着满满的欢喜,仿佛托着一整个触手可及的微观星河。
 
        我们揣着对科学的热忱与对孩童成长的惦念,踏入社区铺开生物细胞标本制作的课堂。始终笃信,科学的种子要趁童年播撒,而趣味与易懂恰是叩开科学之门的密钥。
课堂上,我们以平实话语拆解细胞的奥秘——从微观结构的肌理到生命活动中的角色,每个知识点都裹着鲜活故事与趣致比喻。手把手带孩子们捏制标本时,他们眼眸里跃动着好奇与雀跃,指尖起落间满是专注,仿佛正俯身叩问微观世界的谜底。
 
 
        这堂课程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生物世界的肌理,更点燃了科学探索的火苗——观察与动手的能力在指尖生长,为童年晕染开一抹科学的亮色。社区传来的回响里,满是孩子们被唤醒的好奇与探索欲:他们既触摸到生物学的瑰丽,又在制作中涵养了耐心与细致,更在协作中懂得互助,这些都悄悄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铺就了温润的基石。
科学科普
        今日的科学科普活动中,我们向孩子们娓娓道来:科学是认知世界的路径,也是沉淀的知识星河——它既推动社会向前的步履,也熨帖生活的肌理,更滋养经济的生长。再辅以展图,引他们看见科学在日常里的模样。孩子们凝神细听,眼眸里盛着满满的好奇与求索。这颗科学的兴趣种子悄然萌发,正为他们推开探索世界的窗。
 
合影留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儿童是祖国未来、民族希望。我们实践团与社区将牢记嘱托,持续传递科学知识,不断创新志愿服务与科普活动形式内容,让更多孩子受益,为儿童全面发展及民族复兴培育优秀人才。
作者:朱雨乐 来源:巢湖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巢湖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生物科普进社区  趣味黏土筑童梦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