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才出于专才
信息爆炸、数据洪流,秀才不出门便晓天下事成为现实,最好的年华碰上了最好的时代;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经历枯燥高中生活的我们如《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般迫不及待投入大城市的洪流中,却忘了自己身无长物、甚至才学平平,空有见识却没有配得上雄心壮志的能力,目睹别人的多才多艺,盲目复制别人的成功,最终陷入焦虑的泥沼与“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绝境
至2023年6月,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10.79亿,几乎人手一台智能设备,透过方寸大小的屏幕,我们网罗天下的奇闻逸事、军政要闻、经典书评……短视频的兴起,更是让我们见识到了“别人的生活”,我们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日常、自己的孩子、乃至自己放在称台上与别人一较高下,比下有余,则沾沾自喜,比上不足,在多线并举的同时还妄图朝耕暮获。时间不语,却独留对我们的叹息,一次次的爱而不得,焦虑的情绪便在心中潜滋暗长,最终压垮每一个成年人,大学生作为眼界急剧开阔、价值观却仍显稚嫩的群体,焦虑情绪更是如山洪海啸般将其牢牢裹挟。
知名主播董宇辉曾言:“痛苦是对的,焦虑也是对的,痛苦的本质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焦虑的本质来源于成长的缓慢。“成年以后,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学业这一单一的课题,开始面临社会的全面审视,成为别人家孩子的标准不再只是学业优秀,流利的英语、卓越的舞蹈天赋、游刃有余的社交能力……皆纳入了品评体系,我们也越来越来感觉到世界的参差,当许多人还在懵懵懂懂,眼含清澈愚蠢的时候,有人登上了世界舞台,斩获国际奖章。没人抱着泯然于众人的信念踏入十年寒窗,看着别人站在舞台中央,我们心动不已,去锻炼歌喉、去锤炼文笔、去饱读诗书……想要成为人人津津乐道的全才,却终了南墙。
世界拥有无限的机会,我们却只有有限的时间,社会分工日益明细的当下更多需要的是专精的人才,我们无法重新冠带19世纪仿若唾手可得的“全才“冕冠,我们要学会舍得。任正非曾阐述自己的人才观:“全才出于专才”,他将这一人才观不仅用于构建华为的人才体系,而且更用于指导自己的发展战略——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领先世界,而不是全方位领先,如今他已将华为科技带入世界顶尖行列,我们言及华为必称道5G技术。大学是个充满机遇的平台,不乏刻苦上进的学生、校园也常见忙碌的身影,然而却也总是有人妄图社团、学业、娱乐一手抓,最终满盘皆输。股神巴菲特时常被问及自己成功的秘诀,他给出的答案永远是专注,诚然,我们只拥有有限的时间、精力、才华,越是要想优秀越是需要专注。
全才的世界固然令人向往,但并非人人都有能力在其间闲庭信步,我们更需要的是专精一门,有所出众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