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美国工厂》有感

纪录片《美国工厂》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讲述了通用汽车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工厂倒闭,整个社区陷入萧条,当地工人们大量失业,此时中国福耀玻璃集团接手已经废弃的汽车工厂,并将其改造为玻璃制造工厂,重新雇用当地工人的故事。在生产过程与工厂管理过程中,中美两国的文化冲突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让我也产生了对不同差异下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纪录片《美国工厂》中,对被调往美国工厂工作的王员工采访时他说到“工作时没有过多顾虑,就是把事情做好”。而对于美国员工来说,他们觉得不是上级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也会去问上级为什么这样做,而中国员工一般不会对上级产生质疑。另外,在曹董事长去到工厂视察的时候,中国工人是列队欢迎表示对上级的尊重,每个中国员工对曹董事长的称呼都是十分敬重的,其他助理和负责人在跟随曹董事长视察的时候都是站在他身后,对话语气也是较为谦卑,表示对上级的尊重。而美国工人在称呼曹董事长的时候,一般有直呼“Mr.Cao”或者是“Boss Cao”几乎不带尊称。美国的主管在于曹董事长谈话时通常是面对面而谈,有问题会直接表达不像中国人一样委婉。这些都体现了中美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等级与距离的差异。
纪录片中工会是一个冲突点,曹董事长及中方的管理者拒绝美国工会进入,而美国工人有部分人希望工厂设立工会。从这里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是注重集体利益的,个人为集体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事。而美国的工会追求的是保护工人的个人利益,从某种角度来说,美国工会是站在集团的对立面的,工会的建立必定会引起冲突。这也体现了中国是以尊重整体为宗旨,美国是以尊重个体为出发点的差异。因此福耀集团的董事长明白了对待美国工人必须要以鼓励为主,并且注重对他们付出的努力做出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被肯定,是有成效的
,在圣诞节的时候将所有人组织起来,一同和员工庆祝,并且能够及时给员工奖励,从而使得美国员工更加团结,更加努力工作。
纪录片《美国工厂》向我们展示了中美文化在企业管理以及人们日常交际的不同以及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跨文化交际冲突,然而福耀集团在美国俄亥俄州设立的玻璃厂最后也排除万难逐渐开始盈利,形成了一个好的结局。这样的好结局也表明了文化间的差异不是坚不可摧的,对待任何文化都应该主动去了解并学会尊重和包容。跨国企业应该正确认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了解形成差异的原因,尊重其文化习惯,入乡随俗,努力提高自身文化适应性,以减少和避免跨文化交际冲突。
 
 
 
 
 
时间:2023-02-27 作者:胡澍山 来源:塔里木大学 关注:
  • 八万两银子的破箩筐
  • 一次,包头东城万利聚商号的吴东家,因资金周转不开,向乔致庸借了八万两银子。
  • 02-22
  • 抹布和绶带
  • “我可不是那种东西,”抹布说,“我是一条式样少见的布条,颜色也少见;国王为在他的衣柜里拥有我而骄傲。”
  • 02-22
  • 一袋鸡蛋的智慧
  • 一袋鸡蛋的智慧
  •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每户人家生活习惯不同,难免有摩擦。
  • 02-22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