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要用心去领悟、理解习主席的讲话,要将立德树人始终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在阅读完《怎样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后,我对未来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注重以人为本进行教学工作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的一切工作要围绕学生而展开,教师要关爱学生、呵护学生,要在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服务社会”这一课的教学时,我针对小学学生认知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的实际情况,通过课件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图片,如无偿献血、地震捐款、义务植树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去认知和感受什么是社会责任、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服务社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重要性,最后再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自觉去做一个有责任感、服务社会的公民。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所见所感, 自觉培养良好品质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模范榜样人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亲眼所见,更能激励学生去学英雄、敬英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学习“坚强的意志”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了自主学习,然后播放海豹人尼克胡哲的励志演讲视频,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什么是挫折,遇到挫折后会产生的负面情绪,怎样去正确面对和战胜挫折这一知识点,还能让学生反思自己并感染学生去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自觉培养坚强的意志。
三、善用案例法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内容涉及到国家、社会等层面的知识点,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空洞,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条条框框,勾画重点。学生不仅不感兴趣、不理解课本的内容,还不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如果加以运用适当的案例,就能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比如,在讲国家层面的知识点时,我会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找出中国负责任、有担当的表现,再结合时政给出一些具体事例。从而让这个知识点变得有血有肉、生动丰满,不仅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知识点,还增强了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强化教学效果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授知识的方式要求多样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课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要通过具体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因此,我要求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亲社会活动、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爱老敬老活动、小小志愿者活动等,特别是我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如三品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法治校园建设等,通过这些亲社会、亲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有效地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活意识、法治规则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感。
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主力军,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蕙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栽培,我将继续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与法治课建设八统一,六个要求的指示,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不断创新课堂活动的形式,丰富教育手段,发挥道德与法治课主阵地的作用,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每一节课,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中,成为能担负中华民族振兴大业,勤奋学习、开拓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时间:2023-02-28 作者:胡澍山 来源:塔里木大学 关注:
- 八万两银子的破箩筐
- 一次,包头东城万利聚商号的吴东家,因资金周转不开,向乔致庸借了八万两银子。
- 02-22
- 抹布和绶带
- “我可不是那种东西,”抹布说,“我是一条式样少见的布条,颜色也少见;国王为在他的衣柜里拥有我而骄傲。”
- 02-22
- 一袋鸡蛋的智慧
-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每户人家生活习惯不同,难免有摩擦。
- 02-22
- 贪杯弟子
- 大师有几百名弟子,弟子们认真修行,但其中有一弟子贪杯,常常一副醉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