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使命与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夏梦茹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百年前,中国在救亡图存的混沌中探寻出路,终迎民族独立与国家新生;百年后,法与时转,治与世宜,我们在新时代奋力谱写法治中国的壮阔蓝图。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百年征程中,宪法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共生共长,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希望与担当,引领我们赓续荣光。
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更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法律根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席卷全国。恰如《人民日报》所写:“我的城市生病了,有很多时刻,悲伤、艰难、恐惧……可也会有一瞬间,让人感动,心生力量。”在举国战疫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吃劲,越要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紧要关头,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宪依法防控筑牢了坚实根基;而依宪依法开展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也向世界递交了一份合格的中国答卷。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言:“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宪法与法治的力量无处不在。农家女孩陈春秀高考后遭冒名顶替,错失入学机会,事件引发社会对“身份盗用”与教育公平的广泛关注。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将“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认定为犯罪。宪法恰如大树的主干,起根本支撑作用;民法、刑法等部门法是分枝,各类法律解释、实施细则则是枝叶——它们围绕宪法这一根本大法,共同长成守护社会的“参天大树”。宪法推动法制完善与法治社会建设,守护公平正义,为社会撑起“保护伞”,让和谐稳定的根基更加牢固。
不少人觉得宪法“高高在上”,离日常生活遥远,实则宪法始终在我们身边:正是因为宪法赋予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才能与同学相聚于明亮教室,伴着书声朗朗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正是因为宪法赋予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权利,五十六个民族的同胞才得以“聚如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共筑民族团结之基;正是因为宪法赋予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害的权利,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践行尊重、平等,学会心心相印与换位思考。宪法以深邃的人文关怀,守护着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切身权益。
宪法如灯塔,指引国家发展航向;如心脏,维系社会运转脉搏。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成果,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与心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面向未来,我们当始终牢记“以吾辈之青春,护法治之威严”的使命与责任: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法治意识与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也要主动参与法治建设,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让我们携手行动,以青春热血铸就更美好、更公正、更和谐的法治社会!以宪法之基,耀华夏荣光!
哲理故事推荐
  • 承教育脱贫,育桃李芬芳
  •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作者作为一名地理师范生,希望将来能够同大家一道回到家乡,助力家乡实现教育脱贫,孕育桃李芬芳。
  • 2025-08-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