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竹筏、河流与星图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权煜

  一、对立统一:暴雨中的竹筏

  岷江上游有父子俩,以编竹筏为生。父亲老葛用青竹,儿子小葛偏爱楠竹——青竹韧而弯,楠竹硬而脆,两父子常发生争吵。某年夏末,山洪忽至,旧筏被冲得七零八落。危急间,老葛把楠竹劈成篾片,小葛把青竹烤火成弧,两竿竹在洪峰里咬合、互补,竟拼出一艘新筏,载两人顺流而下。暴雨停后,儿子摸着竹筏上的节疤,第一次发现:青竹的“柔”与楠竹的“刚”并非敌人,而是彼此的缺角;差异越深刻,结合越牢固。

  二、量变质变:九十九次返航

  竹筏在江上往返九十九趟,篾片被水砂磨得发亮,却无一次破损。第一百趟时,老葛忽说:“换我撑头篙。”小葛不解,父亲笑而不答。船至江心,老葛轻轻一掰,篾片应声而断——原来九十九次的磨损累积了肉眼不可见的裂缝,恰在百次时达临界。小葛愕然:坚与脆并非竹的本性,而是次数的魔法。他连夜用青篾新扎筏身,又在裂缝处缠上铜丝,让下一次质变推迟。竹筏由此获得更长的寿命,也教会他:尊重每一次微小的量变,它们正悄悄为质变铺路。

  三、否定之否定:星图上的圆圈

  洪水退后,父子把旧篾烧成灰,和上米浆,在筏尾画出一张星图。老葛说:“星图是旧的,灰是旧的,可圆圈是新的。”十年后,小葛成了船长,铁船替代竹筏,那张灰绘星图被风雨剥蚀,只剩淡淡弧痕。某个无月的夜,小葛用荧光漆把旧痕描亮,又在圆圈外添上新的星座。星图被否定了两次——第一次被风雨,第二次被荧光——却完成螺旋上升:弧痕仍在,亮度更高,指引的河域更远。

  老葛临终前指着圆圈:“记住,我们每一次‘回到原点’,其实都站在更大的半径上。”小葛抬头,星图旋转如轮,正如竹筏从青竹与楠竹的对立,到九十九趟的磨损,再到灰烬中重生,完成了一条辩证法的航线。

  竹筏已朽,河流仍长,星图在夜空中缓缓移动,仿佛在提醒后来者:矛盾是篾片相扣的节点,量变是水滴石穿的低语,否定是灰烬里升起的荧光。

  人,只要仍在江上,就永远航行在这三大规律的脉搏之中。

哲理故事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