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是否有发展的潜力看的是教育,是否富强看的也是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指明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
世情显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毫无疑问国际竞争也日渐激烈,而教育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标志。从国际这个层次来看,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更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中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比如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教育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1亿,覆盖53.2万所学校。除此以外在贵州等西部省份也已经实了"5G+教育"精准扶贫,使优质教育资源传输时延降低至20毫秒以内。因此,想要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刻意义,就是要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重视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
国情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坐标系,我们所要建设的教育强国除了要有世界教育强国的共同特征,更要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教育改革应该兼顾“公平”与“质量”,通过政策倾斜来缩小差距,同时也要培养适应产业升级的高素质人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个国家想要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考虑本国实际,彰显本国特色。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仍存在不少短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本质是国情约束下的系统性创新,因此,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我们要创造出中国的鲜明特色。
从党情来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全说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此可见,党尤为重要。而采取“党建+教学”这种模式,将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融入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促进教师的榜样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可以借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四史教育”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内涵,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努力实现教育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从教情出发,我国努力创造公平的教育,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目前城乡教育差异,区域教育差异仍然存在,我们理应努力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现如今,应试教育下学生负担重,并且过于看重“智”的发展,我们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也要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全方面发展。而“双减”政策的落地大大扭转了学业压力过大的情况。不仅如此,建设一支稳定,专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是尤为重要,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应该实行教师流动制,促进良性发展。因此,要想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含义,就是要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构建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从世情、国情、党情、教情四个维度出发,深刻认识到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求、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及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