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国宝是大熊猫,圆滚滚的身子,走起路来内八字晃晃悠悠,跑两步就滚成毛球,可爱的样子深受大家的喜爱。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住在长江里的“大熊猫”——它圆头圆脑,自带“微笑唇”,游泳时像一颗Q弹的糯米团子在水里翻滚,还会突然跃出水面喷你一脸水花!它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生态的“活体检测仪”——江豚。但你知道吗?这些“微笑天使”其实正面临着生存大冒险。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江豚的“秘密档案”!
江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500万年前,它们是从陆生哺乳动物逐渐演化而来的。江豚属于齿鲸亚目,与海豚、鲸鱼有着近亲关系。江豚曾经数量非常多,常常跟着江面上的渔船移动,“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唐代诗人韩愈曾这样描绘江豚在海面上嬉戏打闹。
但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对长江水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让江豚快速走向了濒危。江豚是个对环境极其敏感的生物,如水土流失、围湖造田等地理因素的改变导致了江豚栖息地的快速减少。而且江豚属于洄游性动物,它们洄游的主要目的是索饵,由于长江水域的拦河坝、船闸、水电站等工程,切断了它们的洄游路线,这使它们无法找到更多的食物。最后,水体被污染、水质恶化、航运噪声污染等情况也导致了江豚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吃又吃不饱,睡又睡不好,一系列的问题让曾经的长江“土著”无所适从,这些危机直接导致了江豚数量急剧下降,甚至面临灭绝的危机。
据统计,1986年长江江豚的数量约为3000头,1997年降至1300头左右,2006年仅剩约1800头,2012年更是只有1000头左右。
为了保护江豚和其他水生生物,我国从2020年1月1日起,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了为期10年的常年禁渔。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渔民转产就业,学习最新技术,办起了淡水养殖,有的渔民兼职护鱼,守护曾养育他们的鱼群。如今已禁渔5年,当我们看到靖江段的江豚母子跃出水面,浪花中跃动的不仅是生命的欢腾,更是禁渔护豚、生态修复的初代“成绩单”。保护江豚,从来不只是科学家的使命——少扔一个塑料瓶,举报一次非法捕捞,甚至只是向身边人讲述江豚的故事,都是在为这份微笑“充电”。正如靖江护豚员老张的感慨:“从前江里网比鱼多,现在终于看到江豚带崽了,这才是长江该有的样子!”
未来,当“江豚拜风”的古老预言不再是渔民的奢望,当“一江碧水,豚声十里”成为常态,那便是我们向自然递交的完美答卷:
作者:宋宁馨 解帝辰 张楚仪 吴量 王子龙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一日漫步随记
- 本文主要写了我从上海南京路启程,漫步至外滩。沿途,南京路老建筑与新商铺交织,和平饭店尽显古典高贵,万国建筑群风格各异。黄浦江波
- 06-30
- “钦”尽全力,“莎”出重围
- 这篇题为《“钦”尽全力,“莎”出重围》的文章,深情回顾了王楚钦和孙颖莎在巴黎奥运会上的辉煌时刻,展现了他们从青奥会到奥运会的十
- 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