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我与地坛》——绝望人生的平淡叙写

发布时间:2025-06-2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风华正茂的年纪失去双腿,成为残废;郁愤之时母亲离世,深感愧怍;正值壮年又患上肾病,发展至尿毒症。身体的残疾,精神的压力,成为一片片累积的雪花,如雪崩般压榨着史铁生的生存空间。拥有这样的人生,是走向自毁,还是在悲痛欲绝中找寻希望,史铁生用文学回答着,抗争着,在历尽千帆之后,又归于平静。《我与地坛》看似是作者与人文景物——地坛之间的对话,实则是对自我的诘问,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更是对悲剧命运究竟如何生活的探求。
疾病忽然给忙碌的生活按下暂停键,“我”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去路,万般茫然之下,就摇着轮椅到地坛。那是一个可以逃避的世界,那是一个荒芜但不衰败的世界。“满园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来的响动,悉悉索索悉悉索索片刻不息”,园子人迹罕至,只有“我”留心着草木昆虫的声音,那是生命的律动,是“我”灰暗人生的无数不多的支持与安慰。草木昆虫尚且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活动着,努力着,“我”呢,“我”的身体残疾,又害母亲那么苦,难道之后在这么多年“我”都要如此生活吗?“我”不可避免地想到死亡,想了不少年,才想明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刚刚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作者是如此的敏感,对于周围的环境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并且将外物与自我进行参照、对比。满园的生命是如此蓬勃,而作者是如此落寞,对于生与死的遐想总是无法逃脱。既然生命注定是一场痛苦的修行,“我”为何出生?既然命运无法抗争,“我”为何不选择用死亡获得永远的解脱?作者在漫长的光阴中冥思苦想,也许在看着那只如一朵小雾稳稳停在半空中的蜂儿时顿悟,也许在露珠摔开万道金光时察觉。生是一个已然存在的命题,无法反驳,思考出生是毫无意义的;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它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发生,不必着急。作者以淡然的态度探索生死,将出生与死亡划分至人类无法干预的领域,交给上帝,交给命运,这并不是作者的愚蠢与懦弱,而是悲观中的乐观,绝望中的平和,作者对于生活还是存在着一丝渴望的。作者思考着:“我”为何现在就执着于死亡呢,生命旅程还在继续,再活活看吧,后面会残酷到何种地步,还是会得到救赎。作为已经存在的生命事实,尽可能地去体验,去感悟,病痛也好,无用也罢,去面对所有的命运,现在还不是死亡这个盛大的节日降临的时候。生死无法把握,但生死之间的过程体验可以选择,“我”究竟该怎样活着,是行尸走肉般无所事事,还是用尽气力去抗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作者选择了后者,而每当作者无法推开耳边嘈杂的声音,整理自己的心魄时,都选择来地坛中走走,回忆自己如何战胜绝望的阴霾,走出生死的悖论。
在那些痛苦不堪的日子里,是母亲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可“我”对于母亲却是伤害大于体贴。“我”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倍的,母亲不知“我”是否能够找到希望与幸福,不知“我”是否会在地坛中伤害自己。“我”总是将自己的苦难放在第一位,倔强与羞涩使“我”躲避着母亲。母亲病逝的噩耗如一把利剑,深深刺入“我”的心胸。母亲离开之后,作者才认识到过去的自己是多么自私,多么懦弱,无尽的痛悔却于事无补。作者终究还是没有和母亲去北海看菊花,那次约定竟成为诀别。母亲的离开对于作者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作者刚从
自毁的阴霾中稍稍走出,却几乎又要堕入绝望的深渊。但想起母亲的祈愿与呵护,作者又从人生的绝境中生发出惊人的勇气。之前的“我”如此作践自己,作践这个家庭,让母亲担忧。因为母亲太累了,所以她离开了“我”。“我”又怎么忍心还让她担忧呢?作者开始从孤僻的狭隘的自我中走出来,关注周围的世界,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作者和妹妹在一块,好好活。母亲的离开并没有再一次打倒作者,而是指引着作者与绝望人生对抗。
史铁生的抒情散文富含着人生的哲理,是作者不屈灵魂的真实写照。“且视他人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夜路。”在悲风中起舞,在绝望中窥见人生的颂歌。
 
作者:韩悦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暑日扎记
  • 暑日的每分每秒都蒸腾着生命力,无论是晒蔫的野草,还是跃出水面的鲤鱼,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滚烫。或许正是这样浓烈的季节,才让平凡日子
  • 06-28
  • 盛夏絮语
  • 盛夏的日子,热烈又绵长,如同冰镇过的酸梅汤,酸甜里藏着说不尽的故事。在这繁茂的时节,且让我们以一颗沉静的心,去拥抱每一寸炽热的
  • 06-28
  • 夏至
  • 夏至,是大自然的一场盛大演出。它有着炽热的阳光,繁茂的植被,还有那蓬勃的生命力。在这热烈的季节里,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 06-2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