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凝翠处 长河映丹心
清明时节,细雨织就的薄纱笼罩着苍松掩映的烈士陵园。驻足汉白玉纪念碑前,我仿佛听见历史深处传来的脚步声,那些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岁的面庞,正穿越时空向我们诉说。
1938年的那个寒冬,东北抗联战士赵一曼在日寇的刑讯室里写下绝笔:"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字字泣血的家书,不仅浸透着母亲对幼子的眷恋,更凝结着中华儿女对家国的赤诚。当侵略者的汽油浇透她单薄的身躯时,这位31岁的女政委用最后的力气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将生命化作照亮黑暗的火炬。松花江畔的冰凌记得,这位江南女子如何在零下四十度的林海雪原中跋涉,用冻裂的双脚丈量着民族气节的高度。
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南昌起义的军旗猎猎作响。起义部队南下途中,25岁的总指挥朱德在赣南山区留下惊心动魄的一幕:敌军围追之际,他纵身跳下十丈悬崖,在嶙峋乱石间摔断左腿仍坚持指挥。梅关古道的杜鹃花见证过,这位未来的共和国元帅如何拖着伤腿昼伏夜行,用鲜血在粤赣边界浇灌出革命的火种。当部下要为他寻医问药时,他只说:"革命者流血不流泪。"
在重庆歌乐山下的渣滓洞,狱中绣制的五星红旗至今鲜艳如初。江竹筠烈士在就义前夜,用竹签蘸着棉灰水在草纸上写下"托孤信":"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这位被敌人称为"江姐"的年轻母亲,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当刽子手的枪声响起时,歌乐山的晨雾里回荡着她最后的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清明雨丝浸润着烈士长眠的土地,山茶花在墓碑前静静绽放。此刻我忽然懂得,英雄从未远去,他们的热血早已化作大地的经脉,他们的呼吸已融进春风的韵律。当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凝视五星红旗,当复兴号列车穿越当年红军走过的雪山草地,当年英烈们用生命守护的理想正在这片土地上抽枝散叶。仰望星空,那些璀璨的星辰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作者:张亚亚,张亚倩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甲虫与狂人:现代文学中的异化镜像
- 卡夫卡的《变形记》与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惊人的相似性,展现了二十世纪文学对"异化"主题的深刻探索。这两部诞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
- 06-22
- 竹席上的夏夜絮语
- 雨过天晴时,竹席吸饱了潮气,在月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混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酿成独属于夏夜的味道。
- 06-20
- 旧巷里的麦芽糖香
- 老槐树的浓荫下,总围着叽叽喳喳的孩子。王师傅会变戏法似的,用麦芽糖拉出糖人。细长的糖丝在他指间穿梭,眨眼就化作展翅的凤凰、蹦跳
- 06-20
- 陶罐里的月光
- 月光洒在药罐上,映得深褐色的药汁像凝固的夜。我端着药碗守在爷爷床边,看他皱着眉头一饮而尽,陶罐里剩余的药汁在月光下轻轻摇晃,晃
- 06-20
- 老井边的絮语
- 村头的老井总蒙着层氤氲水汽,井绳在青石上磨出的深痕,像岁月刻下的皱纹。清晨或黄昏路过,常能听见木桶与水面相触的"咚"声,混着女人
-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