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哀怨与抗争
张爱玲、冯沅君,中国两位二十世纪文学才女,其作品中的爱情叙事拥有各自显著的特点。
冯沅君具有知识分子显著的特征。她拒绝旧时婚约,不满旧式婚姻,最终和自己真正情投意合的人走到了一起。因此,他的小说多为短小精悍之作,其爱情叙事手法多语言犀利,大开大合,但具体到事件的描写却又细致入微。尽管是爱情叙事,但在其中仍保留着其对于社会不公的不满与愤慨。另外,冯沅君在叙事过程中,十分注重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在《隔绝》中,“身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其气势之磅礴,似乎与爱情二字毫无关系。但其后的“人们要不知道争恋爱自由,则所有的一切都不必提了”,又把主题拉回到爱情上来了。“你开始敢于握我的手,待走到了畅观楼旁绿树丛里,你左手抱着我的右肩,右手拉着我的左手”,对于约会的叙述生动且具体,回忆似乎近在眼前。这类叙述会让整篇小说更为真实,也让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想要陈述的论据更加有理有据。《旅行》中,男女主人公拥有自己的思想,“不顾他人异样的眼光”,仿佛是肩负了某种伟大的使命似的,将爱情上升到了一个无比伟大的高度,气势宏伟充满能量。批判社会对于爱情的挑剔与对自由恋爱的、对于女性的不公,宣扬对美好真挚爱情的追求,同样批判虚假的、不坚守的爱情。而冯沅君的大部分作品皆有大篇幅的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这也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而张爱玲的爱情小说,其风格语言同样明快,但相比于冯沅君便显得婉约许多。她善用口语写作,其作品多是平铺直叙,叙述彰显得极为真实。但同样的,张爱玲叙事所用语言精致且充满小资气息,她善用隐喻,其中充满了女性对于不公的哀怨、对于人性的批判,多体现出女性在追求爱情中的悲情一面,相比于冯沅君的强烈情感表达,张爱玲便显得冷静许多。在《白玫瑰与红玫瑰》中,张爱玲讲述了佟振保与两位女性的爱情纠纷。在充满矛盾的主人公视角中,我们一步步的了解到了两位女性,当然也包括主人公自己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一个家庭真实的社会状况。一支追求爱情不顾一切的红玫瑰,一支传统柔弱温文和善的白玫瑰,代表了当时不同的两类女性。“娇蕊抬起红肿的脸来,定睛看著他,飞快地一下,她已经站直了身子”,从这一刻开始,娇蕊对于男主人公的爱情就已经开始坍塌,被抛弃的怨恨开始彰显,对男主的懦弱、对社会不公的埋怨尽在文中去了。但张爱玲的作品,很少通过人物的心理或者语言,直观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些情感总是隐藏在厚厚的文字中了。而无线电播报,隐喻了“白玫瑰”偷情行为的暴露与终止,表现手法巧妙且有趣,也为整个爱情的将就与痛苦定下最终的基调。
张爱玲与冯沅君,相同时期的两位才女,都为女性文学的发展、为女性权利的维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有所偏差,对于爱情的叙事手法也有所差异,但她们都向往美好的、真挚的爱情,这一点总是不会错的。
作者:王悦, 杨程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爱情、哀怨与抗争
- 爱玲与冯沅君,相同时期的两位才女,都为女性文学的发展、为女性权利的维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有所偏差,对于爱情的
- 08-30
- 教育的力量
- 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感
- 08-30
- 紧跟党领导 奋进新征程
-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大会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