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中医门,做好中医人
——关于传承中医药发展的论述
前言: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五千年文化积淀,一百年崭新征程,无论处于何方何时,有一种精神,总能穿越时空,与时代同行;有一个节点,总能唤醒记忆,让心灵相通。是的,中医的常青藤联系着时代与时代,联系着中医人与中医人,联系着“我”与“我们”。身处于疫情常存,处处需要医生的时代下的吾辈青年,选择了中医这个专业,则更应担负起时代重任,踏进中医门,做好中医人。
关键词:中医 中医的形成 中医的传承
中医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以自然科学为主体的多学科知识交融的一门学科,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活跃于宋金元时期。
- 整体观念
-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
-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形成的哲学基础是气一元论。
- 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个方面。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并且尤为重视精气神一体观。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主要体现于自然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影响。
- 古人探求人体生命奥秘,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和整体观 察法两种,正体现了整体思维。
- 辨证论治
- 辨证论治为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其精神实质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
- 确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是《伤寒杂病论》。
- 中医学辨证思维的主要内容是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之传变。
- 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强调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正体现了辨证思维。
-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包括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 中医学在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构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 中医学的科学知识体系中涵括了自然科学的知识、人类文化的知识、社会科学的知识、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兵法学方面的知识。
- 中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三方面。
(一)了解先人在各自领域的成就及贡献
瀹一壶飘香清茗,捧一卷《中医基础理论》在手,曾是多少志意中医者的必修之行?满腹才情,学贯古今,扁鹊在中医修养的一路幽径留下芬芳氤氲。扁鹊在
总结前人医疗
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闻、问、切的诊断疾病的
方法。穿越晨昏晴雨,相携日月辰星,终成就一代医学大家。 暴雪寒夜,风浪喧嚣,外科鼻祖华佗无所畏惧。他首创用
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他所使用的“
麻沸散”是
世界史最早的
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
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白刃相遥,妙手回春,医圣张仲景悬壶济世。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
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大千世界,各人所专自有不同,正是因为在各自领域全力以赴,方不负光阴往来,守得月明云开。
(二)学习现人的品质,挖掘自身所长
我有朱玉,日月砺之。个体开掘所长,潜心成长,实为求得发展的不二之路。怀赤血丹心,赴逐梦之约,曾是多少中医为业者的人生路径?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等主办的“最美中医”宣传活动2016年11月 1日在京举行,79名优秀中医人入围“最美中医”。“最美中医”宣传活动于2016年启动,旨在深入挖掘临床一线及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医药正能量。活动启动以来,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指导以及各省市中医药学会和有关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截至2016年11月9日,共收到232位“最美中医”候选人的推荐材料。经过形式审查、网络投票、专家评议、公示,最终有79位中医药工作者被确定为“最美中医”,包括全国各地临床一线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乡村医生等。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有言,中医药是亲民的,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来一去之间得到了升华,我们每个中医人都应该牢记于此,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从古至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每一位名留青史的中医大家,无一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我们需要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在传承的同时做好创新与发展,让中医药在“最美中医”的继承与发展当中不断磨砺、不断去适应这个时代,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我不由又想到热映电影《八佰》所记录的历史,镇守四行仓库的战士虽早已知晓己方寡不敌众,却仍旧以生命守护家国之念,在民族遭遇重创的漫漫长夜中迸发出最闪耀的星光。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社会的英雄,是国家的英雄。人们对英雄的固有印象,或许是《战狼》中力挽狂澜的冷锋,或许是《三国演义》中义薄云天的关羽。他们无忧无惧,他们不屈不挠,他们所向披靡。现实中的英雄,可能没有这些影视人物的传奇,亦没有他们的超凡能力,却依然能够震撼人心。吴孟超退休后不忘治病救人,虽然每次术后都汗湿衣衫,但他仍旧坚定地奋斗在临床一线。他表示,只要组织和病人需要,自己随时可以投入战斗。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英雄不是用努力锻造的,而是用热血浇灌的。这些最终成为英雄的人,从不将英雄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与集体共同进步,铸就辉煌
浮天浪海,立马昆仑。个体与集体相携而行,方能行稳致远,铸就辉煌。 观照当下,当新型冠状病毒的挑战在中华大地之上掀起巨浪,风暴眼中,有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等无数医护工作者与病毒进行殊死搏斗;医疗线外,有九五后女孩甘如意不分昼夜骑行三百公里承担岗位责任,快递小哥汪勇无畏风险 主动接送医护人员,更有如他们般的无数普通人各自投入“全民战疫”的伟大斗 争。正因为社会中的毎一个个体各尽其能,由此支撑的民族集体方能挫而愈勇, 困而愈强。闲暇时读书,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一位老人,借着微曦晨光,披衣而坐,默默于窗扉间凝神细窥睡眠中的花朵,毫不打扰,没有上前采撷,也未用一卷胶片记录花朵浅眠的模样。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呵护那一方自然的美的盛开,这更是一种尊重,无言,却浸透在凌晨清浅的天光里,提醒我们,自然界中一花一草,一虫一鸟,皆是倔强而美好的生灵,怀着尊重与珍视,去欣赏、去“迁就”她们, 才能领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动。集体就像是川端康成眼里的花,我们则是呵护花开的暖阳。个人与集体携手并进,方能“妙手回春”、“悬壶济世”。
结论:大风泱泱,看千年征途,激流浩荡;大潮滂滂,揽今朝胜景,磅礴万丈。览中医千年的历史长卷,我们经历了由远古时期至今的伟大蜕变;听中医千年的世纪回音,我们经历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病由邪生”到“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思想变革;触中医千年的波折坎壈,我们经历了焚书坑儒、文革的文化阻碍。如今中医的蓬勃发展都是先辈们或肝脑涂地或胼手胝足换来的。寰宇浩瀚,群星璀璨。广阔天幕之中,让我们做那繁星中的一颗,共同编织起星河波光的神话。踏进中医门,做好中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