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文化自信——以黄梅戏为例

发布时间:2024-08-3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文化自信,以己文化为基,以己文化为荣。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毋庸置疑是博大精深的。近几十年来,中国对于文化的保护与重视远远高于百年前的绝大多数时期。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而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头之一便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来谈谈黄梅戏,发掘出其中的文化价值。
     “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黄梅戏,作为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曲种,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绝大多数安徽人,在成长初期或多或少都听过一小段黄梅戏。例如黄梅戏重要曲目《天仙配》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一句,更是家喻户晓。为什么百年前的黄梅戏,会在安徽流传度如此之高呢?十多年前,我当然不会想到这样的问题。而如今想来,若是身边的人都会几句黄梅戏,听到黄梅戏也能跟着唱到几句的话,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而此种情况,我将其归为“文化归属感”。文化自信,首先就要有文化归属感。无论是作为安徽人,对于安徽文化的文化归属感,还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华夏文明的文化归属感,都是如此。
       小时不懂黄梅戏,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有意思,有腔有调,描绘的场面栩栩如生。“绿水青山带笑颜”,让我十分好奇当时的场景,但也只是浅尝辄止。直到初中,老师第一次开始讲解黄梅戏,才开始懂其中的奥妙。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流传度极广且人人传唱的重要原因。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这是从小便可对其有所了解并抱有兴趣的原因。“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冯素珍为救自己的丈夫考取了状元,后弃官归乡,表达了爱情的清澈与真挚;“长城寻君君不见,你半为风雨半为尘”,表达了孟姜女对于丈夫之死的悲痛,渲染了悲凉的场面,使人带入感较强;“空楼卧病衾帐冷,命如青丝弱魂消”,表达了李香君独守空房的凄清寂寥。一个个故事,一段段佳话,在民间流传。而黄梅戏在安徽外其他地区,其流传度与受众面也较高。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仙配》等重要曲目甚至在国外也有所表现,在一定时期内轰动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镇,甚至一个街区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且该文化流传在外,且流传极广,那么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为此而自豪。这便是我所理解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精彩纷呈,兼容并蓄,因此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磅礴又不失谦逊,表现在各个文化组成单位上,而恰又是这些包括黄梅戏在内的各个单位,组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作者:王悦, 杨程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爱情、哀怨与抗争
  • 爱玲与冯沅君,相同时期的两位才女,都为女性文学的发展、为女性权利的维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有所偏差,对于爱情的
  • 08-30
  • 以人才之力,创科技新强
  • 人才固然重要,因为人是一国之本。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所以人在引导与教育下,可以进行创新性思想的培育与自己主动的创新创
  • 08-30
  • 文化自信——以黄梅戏为例
  • 文化自信,以己文化为基,以己文化为荣。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毋庸置疑是博大精深的。近几十年来,中国对于文化的保护与重视
  • 08-3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