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局外人》有感
《局外人》这部小说的初读,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国作家加缪的这部中篇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特征的荒诞的故事。
初读时,只觉得故事中的时间在缓慢流逝,事件一桩一桩的罗列出来,似乎找不到其中的逻辑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不连贯”。而小说后半段的强行给莫尔索安加罪名,又给小说蒙上了一层荒谬的阴影。这些看似不合逻辑的情节设计,令初读者难以理解。
《局外人》反映了二战时期历史的荒诞、混乱与人类存在的虚无。这也符合加缪对于存在主义的思考。二战时期,法国连战连败,硝烟弥漫的法国领土上,一些人浑浑噩噩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生活着。在这种社会历史的背景下,加缪创作了这部《局外人》。社会生活都如此迷惘,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事件的发生并不连贯了。因为不连贯,所以段段分明。而情节不连贯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小说采用了符合小说主人公性格的写作手法。我认为,由于主人公表面上性格呆板、枯燥无味,因此作者刻意设计了超乎寻常的语言风格和略显呆板、荒诞的小说叙述形式设计,来迎合莫尔索这一典型的“局外人”形象的个性特征,也能很好的突出小说的主题。
在小说中,莫尔索的人物形象塑造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在我看来,他便是小说中“局外人”的代表。莫尔索与文中其他人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举止。但如果细细端详,却很容易发现他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莫尔索表面上麻木不仁,似乎什么事情都与自己没有关系,甚至被冤到死都没有为自己辩驳一句。但在死亡的前夜,他提到了“自己是幸福的”。虽然“我不知道”“毫无意义”是他的口头禅,但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自由,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社会是畸形的,是痛苦的,因此他用冷漠来对抗现实,用荒诞的行为来挑战命运。如果说强行安加罪名是社会的缺憾,那么莫尔索的不予反抗就是以本真对抗虚伪,抗击腐朽至深的社会。
局外人,其实并非“局外人”。他们的肉体身在局内,精神却身处其外。他们用冷漠反抗荒谬,蔑视悲剧。尽管最终会迎来并不美好的结局,但他们努力的进行自我拯救,追求着“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种反传统、反社会的写作风格,使其成为在整个20世纪西方文学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主义文学作品。
作者:王悦,杨程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爱情、哀怨与抗争
- 爱玲与冯沅君,相同时期的两位才女,都为女性文学的发展、为女性权利的维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有所偏差,对于爱情的
- 08-30
- 以人才之力,创科技新强
- 人才固然重要,因为人是一国之本。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所以人在引导与教育下,可以进行创新性思想的培育与自己主动的创新创
- 08-30
- 文化自信——以黄梅戏为例
- 文化自信,以己文化为基,以己文化为荣。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毋庸置疑是博大精深的。近几十年来,中国对于文化的保护与重视
- 08-30
- 四季华章:泰山画卷
- 泰山,华夏之魂,自然与文化的交响。春绿夏翠,秋红冬雪,四季更迭中展露无尽风华。山川壮丽,云海苍茫,登顶之巅,心胸豁然开朗,历史
- 08-30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亦可知远行坦途究竟在何方,究竟该如何走。苏联解体了,但苏联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今日却仍然受用。坚持社会主义发
- 08-30
- 读《父亲的病》有感
- 庸医误人,自古便是如此。《父亲的病》,却又不只是父亲的病,而是“我”呐喊着的,却没有办法治好的整个社会的病。
- 08-30
- 读《局外人》有感
- 《局外人》这部小说的初读,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国作家加缪的这部中篇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特征的荒诞的故事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