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

发布时间:2024-07-0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

 “我人生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我希望最后的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
看到这句话时,我实在忍不住心中澎湃,视线紧紧锁定在新闻中那位身着白衬衫、佩戴领带的老人——叶连平老师。     
在我目光所及之处,叶连平老先生总是与学生并肩而立,身后是一块写满英文字母的黑板,满头花白,眉目却慈祥和蔼,步履蹒跚,字迹却深邃有力。
1991年,叶老先生步入了退休生活,他结束了自己漫长的教育征程,上完最后一课,手捧着教材和黑板擦,坐在椅子上,满是不舍之情。    
“叶老师您就安心退休吧,学校里老师请假时,就托您来代课嘛。”  
当时的校长这样安抚他。
本是一句简单的安慰,叶老先生却铭记于心,从不让代课成为权宜之计。只要有老师请假,他总是一声令下,即刻出现在课堂上。
多年来,叶老先生默默奉献,不图回报,将代课金悉数退还学校,并自发地出资为学校购买风琴、栽下水杉与白杨、点亮电灯……善举在当地广为传颂。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愈加关心叶老先生的健康,不忍心让他继续代课。但这位执着的老人,却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留守儿童之家”的创办中,为他们无偿传授知识,坚守讲台,长达19年之久。        
“叶老师授课如春风拂面,风趣幽默,引得学生纷至沓来,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起初的20余人,逐步壮大至150余人的大家庭,回首望去,已有千余名孩童在此沐浴知识的甘霖。这些孩子中,不乏留守儿童的身影,亦包括在此地谋生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叶老师用心聆听每颗心灵的诉求,精心规划课程,尽全力给每个孩子最适切的指引与启迪。            
“不家访,就像农民不知道土壤的成分。”
叶连平老师深知学生的分布之广,因此不辞辛劳地逐户家访,有时一个学生要家访数次,真正了解到情况后才能安心。他精心在多个自然村设立五个学习点,每晚奔赴一处,为学生答疑解惑。家访时,他更侧重于发掘孩子的优点与潜能,与家长分享他的期望,而非单纯讨论成绩。他坚信:“教师的鼓励固然重要,然而父母的认可,将点燃孩子内心的火花,助他们迸发出更加旺盛的向上力量。”
三尺讲台,方寸之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叶老先生的生命之轨,从青葱岁月里的夜校开办,执着于扫盲工作,至重返热爱的教育殿堂,始终不知疲倦地延伸,始终坚守着那份初心。甚至在退休之后,仍旧不改初衷,多年如一日地倾注于贫瘠乡村的教育事业。耗尽毕生积蓄,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免费给千余名留守儿童做英语辅导。叶老先生的一生,正是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最好诠释,他如同乡村中永不熄灭的烛光,照亮了无数孩子的前行之路。     
唤醒大地,一场春雨足以,但要浸润一个孩子的生命、浇灌一个民族的未来,却需要深沉而炽热的爱。在叶老先生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这份爱,更在无数默默奉献、以微薄之光点亮黑夜的中国人身上,看到了这样默然无声又震彻宇宙的爱。        
“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是巍峨的高山,也并非所有人都是滔天的巨浪。然而,自古至今,中华民族的每一次跌倒与复兴,都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人。恰恰是每个平凡人,支撑着民族的每一次崛起,也恰恰是每个平凡人,用勇气和智慧,让中华民族不断挺立。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我之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我之瞬目,亦可壮作万股清流想。
作者:魏添翼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
  •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
  • 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是巍峨的高山,也并非所有人都是滔天的巨浪。本文通过讲述叶连平老教师的故事,歌颂平凡之人的伟大贡献。
  • 07-09
  • 师者如斯
  • 文章主要讲述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退休老教师王小武老师在他教师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年,以严慈相济、冷暖相宜的师风师德感染南财学子的点滴
  • 07-09
  • 流连梦
  • 流年一掷梭,风霜染玉颜。在四季的轮转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年头,每一年都是时间的分水岭,也是我们生活的新起点。年的到来,带
  • 07-09
  • 春意挂上树梢
  • 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然而有些人的生命却永远走不出命运中的冬天......
  • 07-0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