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发布时间:2024-06-2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在中国文学史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千古传颂的佳作。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与民本思想,不仅是对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的深刻反映,也与当代公民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民生的深刻忧虑。他提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既是对个人高尚情操的体现,也是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范仲淹的爱国情怀并非空泛之谈,而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福祉的真诚关心之上。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更是成为了一种超越个人利益、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崇高精神追求。
在当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在于个体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这包括了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关注和贡献。与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相比,当代公民意识在形式上或许有所不同,但在精神实质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代公民通过参与社会事务、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等方式,来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对当代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它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像范仲淹一样,站在时代的高度,思考如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其次,范仲淹的情怀也强调了人民利益的重要性。当代公民应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民生福祉,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并非易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挑战。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坚守初心、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情操,是每一个公民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无畏的理想主义者甘愿燃烧殆尽,只为驱散黑暗温暖众生。范仲淹心怀宏大的政治抱员,始终关注民生,坚持为民请命,坚持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其高风亮节。他坚持自已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执政与艺术创作方面都颇有建树,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风骨流芳百世。若初心如火,信念如炬,即使置身于绝境,亦能流存希望的光芒,照亮更广阔的世界。
 
作者:顾欣宜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