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晨钟与夜星

    发布时间:2025-10-08 阅读:
    来源:常州工学院李豪艳

晨钟与夜星

这校园里的日子,是被一种宁静而有力的节奏推着走的。那节奏,不在铿锵的口号里,倒在那晨光熹微中图书馆前蜿蜒的、沉默的队伍里。一个个年轻的身影,背着鼓鼓的书包,手里或握着书卷,或端着尚温的豆浆,安静地等待着那扇大门的开启。那等待里没有焦躁,只有一种蓄势待发的沉着。门开了,人流便无声地涌入,顷刻间,那巨大的穹顶下,便只听得见书页翻动的簌簌声与笔尖滑过纸面的沙沙声,像一片知识的密林里,春雨润物的轻响。我总爱选一个靠窗的位置,看阳光如何一寸一寸地爬过桌面,将一行行铅字镀成温暖的金色。这时候,你会觉得,求索本身,便是一种幸福的劳作。

然而这图书馆又远非一座象牙塔。它的脉搏,是与更广阔的天地一同跳动的。那林荫道旁的公告栏上,总贴着些鲜活的讯息:有校园最新文化活动信息的,有研讨最新科技前沿的,有组织去社区服务的。那一张张色彩斑斓的海报,像一扇扇打开的窗,让我们望见肩上的责任与脚下的热土。我记得去年假期,我和同学一同去一个补习班兼职。那里的孩子,眼睛亮得像洗过的星星。我们教他们唱简单的歌,画彩色的梦,讲长城与长江的故事。当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将她画的五星红旗羞涩地递到我手里时,我忽然明白了,所谓“奉献”,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它就在这一点一滴的传递与微笑之间,那样朴素,又那样真实。

日头偏西,便是这校园最富于生气的时候。操场上奔跑的身影,篮球划破天际的弧线,社团里飘出的乐声与辩论声,交织成一曲蓬勃的青春交响。我们在这里,不仅学如何为学,更学如何为人。宿舍的方寸天地,便是一个小小的家。来自天南地北的我们,口味各异,乡音不同,却会在谁生病时,手忙脚乱地为他递上一杯热水;会在挑灯夜读的深夜,分享一块饼干,几句玩笑。那一点一滴的关切,如滑润细流,汇成心底温暖的泉。这大约便是“友善”与“和谐”最真切的模样了。

今夜,我挟着书,从灯火通明的教学楼里走出来。凉风拂面,带着枝头将开未开的清芬。我抬起头,看见行政楼顶那巨大的报时钟,正指向九点。它的背后,是深蓝天幕上几颗疏朗的星子,清辉淡淡,却亘古不移。一边是人为的光,标记着奋进的时辰;一边是自然的光,昭示着永恒的秩序。我站在这光与光的交界处,心里是前所未有的澄明与安静。

这便是我所经历的校园日常了,它没有传奇,却自有其深厚的韵味。我们在这里,像一棵棵年轻的树,根系向下,深深地扎入民族文化的沃土,枝叶向上,贪婪地吮吸着时代与科学的阳光。我们读书,我们实践,我们相爱,我们思考。这一切看似平凡的晨昏,终将沉淀为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底色,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更为开阔、也更为明亮的明天。

散文随笔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网站简介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