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大学生如何丰富课余生活

    发布时间:2025-08-17 阅读:
    来源:辛向阳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大学课余时光,是青春最自由的留白,也是成长最宝贵的“第二课堂”。不同于高中被课业填满的节奏,大学生拥有每天数小时可自主支配的时间,如何让这段时光不流于“刷剧躺平”的虚度,而是成为能力提升、视野拓展、自我探索的契机,需要用心规划与实践。
      丰富课余生活,首在“以兴趣为帆”,培育能滋养心灵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课余时光的“调味剂”。喜欢文字的同学,可加入校园文学社,在诗歌创作、小说研讨中锤炼笔力,或运营个人公众号,记录生活思考;热爱艺术的同学,能走进画室临摹、在琴房练曲,甚至参与校园话剧社的排演,在舞台上释放创造力;钟情运动的同学,不妨组队参加篮球联赛、夜跑社团,在挥洒汗水中强健体魄,也收获并肩作战的友谊。这些基于兴趣的选择,不仅能让课余时光充满乐趣,更能让我们在专注中找到热爱的方向,成为疲惫时的心灵港湾。
      丰富课余生活,重在“以实践为桨”,在知行合一中增长本领。大学的成长,从来不止于书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是将理论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想提升专业素养的同学,可申请进入实验室协助科研,或寻找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提前熟悉行业运作;关注社会议题的同学,能加入公益社团,参与社区支教、环保宣传等志愿活动,在服务他人中理解社会;热衷创新创业的同学,可组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将创意转化为项目,在团队协作中锻炼统筹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实践经历,会成为简历上最亮眼的一笔,更会成为未来步入社会的“底气”。
      丰富课余生活,还在“以阅读为基”,在书海中拓展认知边界。课余时光的碎片化时间,恰是补充知识的黄金时段。不必局限于专业教材,可读一本经典文学著作,在《百年孤独》的魔幻叙事中感受人性的复杂,在《活着》的平实文字中领悟生命的力量;也可读历史传记,从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中汲取心态智慧,从居里夫人的科研历程中学习坚韧品格;还可读跨学科书籍,了解经济学的“沉没成本”、心理学的“破窗效应”,让思维跳出专业的局限。阅读无需追求“数量”,哪怕每天抽出半小时,长期积累也能让我们的认知更开阔,看待世界的视角更多元。
      大学生活的精彩,一半在课堂,一半在课余。与其在迷茫中虚度光阴,不如主动为课余时光“着色”——用兴趣点燃热情,用实践锤炼能力,用阅读丰盈思想。当我们用心规划每一段课余时光,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终将汇聚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阶梯,让我们在毕业时不仅带走成绩单,更带走饱满的热爱、实用的本领与开阔的眼界。
散文随笔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