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早市切片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张伟喆
   
天色还未完全清醒,城市尚在沉睡的边缘,菜市场便已迫不及待地苏醒,如同一个巨大的胃袋开始消化清晨的第一缕微光。我裹着尚未褪尽的睡意,被一股无形的潮水推拥着,汇入这片喧腾的烟火之海。
 
脚下是湿漉漉的地面,混杂着泥土、菜叶和某种难以名状却生机勃勃的潮湿气味。这气味是活生生的,它钻进鼻腔,缠绕着人的呼吸。耳边则是鼎沸的人声,如同持续涨落的潮汐: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带着各自乡音的吆喝声高亢嘹亮,刀锋落在砧板上的笃笃声干脆利落,还有活鱼在塑料盆里徒然挣扎的噼啪水响……种种声音交织碰撞,汇成一片巨大而无序的交响,宣告着生活最底层的热切与忙碌。
 
我停在一个水产摊前。巨大的塑料盆里挤满了鱼,鳞片在昏暗灯光下偶尔闪出微弱的银光。它们张着嘴,徒劳地吞吐着浑浊的水,腮盖急促地开合。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汉子,挽着裤腿,脚蹬一双沾满泥点的深筒胶鞋。他眼疾手快,顾客手指刚一点定,他便探手入水,五指如铁钳般精准地捏住鱼鳃,一把提出水面。那鱼尾在半空猛烈地甩动挣扎,水珠四溅,银亮的鳞片在清晨的微光里划出绝望的弧线。汉子面无表情,手腕一抖,那鱼便被重重摔在身后的砧板上。刀光一闪,笃笃几声闷响,刮鳞、去鳃、剖腹、清理内脏,动作行云流水,快得令人眼花缭乱。最后,他拎起鱼尾,在清水桶里利落地一涮,装入黑色塑料袋,递出的同时报出价钱,声音干脆,不容置疑。整个过程不过几十秒,一场无声的生死交割便已完成,只留下案板上一摊迅速凝结的暗红血渍和空气中弥漫开来的浓重腥气。
 
目光转向旁边的蔬菜摊。这里色彩陡然鲜明起来。青翠欲滴的黄瓜顶着小黄花,细密的刺上凝着细小的水珠;紫得发亮的茄子油亮饱满,沉甸甸地堆成小山;鲜红的西红柿像一颗颗饱满的心脏,挨挨挤挤地躺在筐里;还有嫩绿的豆角、橙红的胡萝卜、雪白的莲藕……它们刚从泥土的怀抱中挣脱出来,带着露水和阳光的余温,被一双双粗糙的手精心码放。摊主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她坐在矮凳上,布满褶皱和老年斑的手却异常灵活。她慢条斯理地整理着稍有凌乱的菜叶,将歪倒的萝卜扶正,动作里有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有顾客蹲下挑拣,她便安静地看着,只在对方拿起明显带伤的菜时才温和地提醒一句:“旁边那个更新鲜些。”她的眼神温和而疲惫,像阅尽无数个这样清晨的湖面,盛着无声的坚韧。几缕白发汗湿了,紧贴在额角。
 
再往前走,肉铺的铁钩上悬着半扇新鲜的猪肉,在惨白的灯光下泛着粉红的光泽。穿着油腻围裙的壮硕屠夫正奋力挥动砍刀,刀刃斩断骨头发出沉闷的“咔嚓”声,案板随之微微震动。肉末和细小的骨渣飞溅到围裙上。他粗声吆喝着今日的肉价,声如洪钟,盖过了周遭的嘈杂。案板上方,几只苍蝇执着地盘旋着,嗡嗡作响,寻找着可趁之机。
 
太阳终于完全升起来了,金黄的阳光斜斜地刺穿棚顶的缝隙,像一把把发光的利剑,斜插进这片拥挤喧嚣的王国。光柱里,细微的尘埃疯狂地舞动,如同被煮沸的生命微粒。人们脸上蒸腾起细密的汗珠,吆喝声更响,脚步也更快,整个市场在光与热的催逼下,愈发膨胀、鼓噪,达到了它一日活力的顶峰。
 
我拎着刚买的热气腾腾的馒头和豆浆挤出人群。温热的食物熨帖着掌心,那喧闹的声浪在身后渐渐沉淀,变成一种模糊的背景音。脚下步履轻快,塑料袋里的青椒随着步伐一下一下,轻轻撞着我的膝盖。
 
这庞大、混乱、腥膻又无比鲜活的早市,像一块巨大而湿润的海绵,饱吸了泥土的呼吸、汗水的咸涩、生存的喘息,也吸足了日复一日最坚韧、最滚烫的烟火气。它并非田园牧歌式的静美,而是粗糙、蓬勃、甚至带着点蛮横的生命力本身。这里上演着最原始的交换与挣扎,人们用沾满泥土或腥气的手,从黎明中奋力托举出自己一天乃至一生的分量。它提醒着我,在书本的油墨香气之外,城市最真实的心跳与体温,就藏在这嘈杂的市声、混杂的气味和沾着泥水的胶鞋底下,一声声,沉重而有力地搏动着。
散文随笔推荐
  • 在瓦尔登湖畔,寻找心灵的春天
  • 本文以春日阅读《瓦尔登湖》为引,深情描绘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隐居生活与精神探索。文章聚焦梭罗如何通过亲手劳作、极简生
  • 2025-08-1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