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超微结构退变为特征,最终导致骨强度降低和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多见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它可导致患者慢性背疼、活动受限,严重的可导致残疾或死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经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折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约为6.6%,总患病人数居世界之首;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2~3)。我国每年大约有700000例与骨质疏松相关的椎体骨折,且受累的女性多于男性,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百分之三十,年龄超过60岁的女性脊椎骨折发生率是男性的两倍。
目前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椎体强化治疗,其目的是防止进一步骨量流失,促进骨折愈合。椎体强化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并恢复椎体的强度和刚度,而骨水泥在手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骨水泥材料存在不易降解、力学性能与骨不匹配以及生物相容性较差等问题。
近日,苏州大学李斌、陈嵩团队提出以β-TCP和MCPM为原料制备出高强度透钙磷石骨水泥,更换固化剂为柠檬酸铁铵,将产品压缩强度最高达到70Mpa,用于患者锥体强化、非承重部位超临界尺寸骨缺损填充以及承重部位长段骨缺损修复,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带来福音。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知名杂志《生物材料科学》,相关技术已获专利授权。
据悉,该团队研制的高强度透钙磷石骨水泥可以弥补补传统骨水泥力学强度较低的问题,并且属于可降解骨水泥,随着水泥降解新生骨也会随之长入,极大的解决了磷酸钙骨水泥面临的诸多难题。并且与现有的PMMA骨水泥相比,该团队研发的透钙磷石骨水泥生物相容性良好,水化后不会产生热量波动,极大的拓宽了骨水泥的应用范围。高强度透钙磷石骨水泥产品的研发、推广以及临床转化成果将为中国高端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