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聆听时代精神在基层文化中的生动回响——对话安博志愿者与工作人员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2025年7月25日,池州学院“数析志愿,徽韵育人”调研实践团队,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校园奔赴安徽博物院,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采访馆内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感受他们为文化传播做出的努力。

图为队员观摩志愿者工作地点

在安徽博物院展厅的一角,实践团成员们与一位总是面带笑容的志愿者老师,聊起了她的志愿服务故事。据她所说,她从中学退休后就来到了这里当志愿者,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她喜欢与这些文物“打交道”,也发自内心地希望文物的故事可以流传下去。当被问及为何退休后选择来到博物馆做讲解时,她笑着说:“教了几十年书,早就习惯了和人分享知识。博物馆里的一器一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是鲜活的教材。”她还和我们分享:“我最喜欢有年轻人来听我的讲解,因为年轻人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当她谈及新鲜血液的注入时,脸上的笑容与自豪,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

图为队员采访志愿者老师

在安徽博物院特设的红色文化展厅,实践团遇见了身着志愿者马甲的小小讲解员。虽然个子不高,但说起话来条理清晰,眼神里满是认真。当提及“是什么机缘让你想来博物馆做志愿者”时,她语气坚定地说:“老师教过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觉得博物馆里的文物都特别酷,想把它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这份回答切实地回应了时代号召青年“担当时代责任”。足以感受到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小小的身躯亦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图为队员与小小讲解员沟通提问

为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际运作情况,实践团咨询了馆内负责票务引导、秩序维护的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内容。讨论中工作人员提及:“我的工作看似简单,无非是指引观众扫码入馆、解答展厅位置,或是提醒大家爱护文物、保持安静。但这每一件‘小事’,都是让观众舒心看展的前提。”听完这句话,实践团成员都赞叹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不仅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传颂下去。

图为队员提问采访工作人员

博物院还有许多专业的讲解老师,他们对博物院中的历史文化研究颇深。在询问他们是如何看待讲解工作时,他们表示:“讲解不只是“说故事”,更是连接文物与观众的桥梁,帮助观众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把文物背后的历史、艺术、民俗等知识全面呈现给观众。”他们的付出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做出了贡献。充实的知识储备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队员观摩、提问专业讲解员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虽工作重点不同,但都怀着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使命感。记录他们故事的同时,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力量。

通过这次深入采访和调研活动,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深入了解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脉络,更真切感受到了志愿者守护文化遗产的热忱与坚守。他们用专业讲解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用无私奉献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这既让我们对历史多了敬畏,也让我们明白新时代青年肩负的文化传播使命--既要做历史的学习者,更要做文明的传承者。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我们将积极投身文化传承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我们会继续探索文化传承之路。

供稿:李艳婷 刘梦婕

 

校园新闻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