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农村垃圾分类现状,服务乡村生态振兴,7月12日,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湖南省岳阳县月田镇,通过入户走访,扎实开展了以“提升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助力乡村环境综合治理”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活动,同学们用脚步丈量乡情,用数据记录民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深入乡村,聚焦环保课题
调研中,实践团队严格按照问卷内容,细致有序地开展工作。从基本信息采集,到污水及垃圾处理现状调研,再到环保意识与建议收集,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力求全面掌握当地实情。村民们热情参与,认真填写问卷,分享各自在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方面的做法与见解。
问卷调研,洞察真实状况
在“污水处理现状”调研中,团队了解到村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多样:部分直接排入河道沟渠,部分排入化粪池,也有依托村内集中处理的案例。对于污水排放对环境影响,村民们看法不一,但问及是否支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多数人表示支持,体现了对改善水环境的期待。
“垃圾处理现状”调研显示,村民日常垃圾种类多样(厨余、塑料、废纸等),处理方式包括随意丢弃、焚烧、投放垃圾站及初步分类处理等。同时,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已尝试分类,部分相关知识尚显不足。但当提及设置分类垃圾桶时,不少村民表示愿意配合,为垃圾精准分类带来了希望 。
倾听建议,汇聚环保力量
在“环保意识与建议”部分,村民们踊跃发声,指出村内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污水治理与垃圾处理成为关注焦点。对于推广智能环保设备,村民普遍关注其成本、操作难度与实际效果。此外,大家还积极建言献策,从加强宣传引导到完善设施建设,各类建议饱含对美好乡村环境的期盼 。
以行践知,助力乡村环保
此次月田镇之行,湖南工程学院实践团队不仅收集到丰富详实的一手数据,更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乡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与积极态度。
一份份“农村垃圾分类调查问卷”,成为丈量月田镇环保实践的标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本次调研不仅助力同学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更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田间地头扎根生长。这份来自田埂与灶台间的真实答卷,终将汇入乡村环境治理的洪流,成为滋养家园焕新的源头活水。乡村振兴的种子,正深植于这份对家园环境沉甸甸地珍视之中。
通讯员:刘家骅 李迎春 邓鸿涛
摄影:王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