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三月磨砺筑梦路——伯藜支教团携爱赴宁夏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春末夏初的风吹过教学楼,把10个年轻身影的脚步吹得愈发坚定。历经三个月的打磨,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即将前往宁夏吴忠开展为期14天的支教活动,背后是跨越千里的牵挂,更是无数个日夜的精心筹备。
四月的阳光斜斜照进周六的教室时,这里早已是伯藜支教团的“秘密基地”。不同于传统支教的课本讲授,这群年轻人想给宁夏的孩子们带去更鲜活的世界。
此后每个周六的清晨,教学楼里便飘起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历经二十多轮头脑风暴,植物艺术、心理团辅、非遗文化等十余门课程终于成型。每一份教案的页边,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细碎的字迹藏着支教团成员对黄土高原孩子们最细腻的关照。
五月中旬的校园,支教团的义卖摊成了最热闹的角落。前一晚的月光下,志愿者们蹲在地上整理物资:多肉植物的叶片上还沾着水珠,印着三山楼卡通图案的钥匙扣在灯光下闪着光,“吱吱叫”小玩具被按出此起彼伏的脆响。“这个钥匙扣我要四个!”学姐踮着脚在摊位前挑选,“室友们肯定喜欢,也算我们间接给宁夏的孩子送份礼。”不远处,几个大一新生把所有“吱吱叫”都包圆了。最动人的是那位学长,放下100元就转身,志愿者追上去要找零,他摆摆手笑:“不用不用,能帮上忙就行。”阳光落在摊位的绿植上,也落在志愿者发烫的心上——原来善意从不需要刻意号召,早已在校园里悄悄串联成线。
期末考试的铃声刚落,支教团的“魔鬼备训”拉开了序幕。早上八点的教室,粉笔灰在晨光里跳舞,志愿者们围着教案争论:“这个课程得加个互动游戏,不然同学们坐不住。”下午两点的试讲更是像场“实战演练”,有人扮演爱插嘴的调皮学生,有人假装害羞不敢发言,讲台上的志愿者时而被问得卡壳,时而急得额头冒汗。
夜幕降临时,教室里的键盘敲击声像群轻快的雨,ppt里的动画被反复调试,特色活动策划案改了又改。
备训间隙,两次团建成了最好的“充电站”。六月中旬的聚餐让成员们快速凝聚。大家围坐在餐桌旁,分享着备训过程中的趣事和遇到的困难。有人说起试讲时被 “学生” 问得哑口无言的窘况,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也有人提到备课遇到瓶颈时的焦虑,其他人纷纷出言安慰并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餐桌上的饭菜热气腾腾,大家的情谊也在欢声笑语中逐渐深厚。更难忘的是六月底的民宿团建。大家一起逛超市买菜做饭,提前体验支教生活。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团队不是单枪匹马,而是有人递锅、有人生火的默契。
安全培训与课程设计培训贯穿备训全程。安全培训课上,队长通过案例展示与队员头脑风暴,详细讲解了在宁夏吴忠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志愿者们认真做着笔记,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从容应对。课程设计培训中,队长指导大家如何根据当地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志愿者们结合培训内容,对之前的课程进行了全面优化。
出征仪式那天,吴立平书记与曾天成老师对志愿者们给予了殷切期望,同时也嘱托队员们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志愿者们把心愿写在卡片上,字迹或许稚嫩,却字字都是沉甸甸的承诺。
三个月的筹备,不是简单的时间叠加,而是把每一份用心、每一次磨合、每一份善意,都熬成了照亮14天支教路上的光。明日启程时,行李箱里装的不仅是教案和教具,还有整个春天的期待。当车轮碾过千里路,黄土高原的风会知道:有群年轻人正带着满腔热忱赶来,要在孩子们的眼睛里,种下一整个夏天的星光。
作者:岳喜霜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