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红身处前沿,方得盛景
许永红同学是信息科大机电工程学院研1601班车辆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车辆工程系童亮教授,主要从事车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及利用方面的研究探索。阳光灿烂的午后,我们采访了这位读书期间就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学长。
2014年,许永红毕业于中北大学,由于在准备考研的同时自主创业,学习时间受到较大影响,第一次考研失败了。而之后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技术难题,让他深感知识的重要与自身能力的不足。于是他决定重回校园提升自己。在工作之余,许永红抓紧点滴时间复习备考,并于2016年成功考入我校,他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倍加珍惜。
在选定自身研究生期间研究方向初期,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相关领域技术调研,许永红根据导师的研究课题以及国内外领域内研究热点,确定了以有机朗肯循环为基础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系统为主攻对象的科研方向,致力于实现使燃油车辆更加节能环保的目标。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凭借效率高、结构简单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降低车用内燃机油耗、减少其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适用于车用内燃机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的膨胀机,对车用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的技术产业化进程有着重大影响,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也正是相关科研工作的重大意义所在。研究课题一经确定,许永红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研究工作当中。由于课题研究所需的部分实验在我校无法完成,经过童亮教授的联系和协调,在该领域处于研究前沿的兄弟院校,北京工业大学的张红光教授所在实验室欣然为许永红及其科研团队提供了众多软硬件实验条件,包括更详尽的文献资料库和更完善的实验设备等,还给予了无私的技术指导。这样,读研期间,他频繁往返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阅读文献、数学建模、仿真研究、实验验证、论文撰写以及与导师进行课题讨论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充满了喜怒哀乐。在进行具体的实验前,许永红和他所在的团队会先搭建实验台架,但由于一些细节问题难以全盘兼顾,实验台架在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轴断现象,由于轴断对试验台架的破坏较大,往往难以从中弥补,只能选择重新开始,这就带来较多重复性工作。他的科研热情一度受到打击,但在导师和同学的鼓励与帮助下,许永红依然坚持了下来。
分享交流研究成果,成果被肯定和认可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满足,撰写和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成为许永红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建模、仿真、实验以及数据处理,与导师讨论每一个冠词的用法的斟词酌句,向国内经典文献和知名团队学习借鉴,都成为许永红论文撰写工作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每次投递完一篇论文,就像期盼孕育已久的婴儿一样,许永红总是在焦急而耐心的等待。每天来实验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登陆投稿系统,查看论文的状态是否有变化。最让许永红记忆深刻的是《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中科院二区期刊)论文审稿意见的回复。在投稿四个多月后,他等到了论文的审稿意见——足足五位审稿人,提出了共30多条审稿意见。经过与我校童亮教授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张红光教授的认真讨论,许永红终于完成了6000多字的审稿回复意见。反复数次,论文终于被成功录用了。他一得知这个消息,立刻激动地拿起手机告诉导师,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第一篇论文发表没有使许永红同学满足和止步,而是更加鼓励他大踏步地继续向前。经过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他已经以第一作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发表SCI期刊论文10篇、EI期刊论文2篇,录用EI期刊论文3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一篇(中科院二区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源刊论文1篇((中科院一区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EI期刊论文1篇(兵工学报),以第一作者录用EI期刊论文1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学习中,许永红通过多种方式来跟踪学术前沿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他深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种前沿讲座,以扩大视野。他说:“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不仅能快速增长在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这对科研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的同时,许永红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回馈社会,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许永红还与课题组教师和同学一起为北京市东直门中学的高中生开设发动机拆装课程,受到了该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许永红最喜欢的一句诗。在过去两年多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工作过程中,许永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特别是在科研方面,可以说硕果累累。他知道,这只是自己学术研究生涯中的一小步。他说,科学研究只有身处前沿,才能看到最亮丽的风景。在未来自己将继续坚持理想,勤奋学习,刻苦探索,感受学术和生命的精彩。
时间:2023-01-10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许永红身处前沿,方得盛景
- 许永红同学是信息科大机电工程学院研1601班车辆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车辆工程系童亮教授,主要从事车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及利用方面
- 01-10
- 杨莉用爱育人 因爱坚守
-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悄悄地流转,心里默默算算,从走上讲台至今,不知不觉间已二十余载,记不清教过几个班、带过多少学生了。
- 01-10
- 王灯山80后教授的学术梦想
- 再见王灯山是在树人班去嘉兴社会实践的火车上,也许人不熟悉的原因,他靠窗而坐凝望车外的风景,仿佛车内的喧嚣并不存在。
- 01-10
- 张子豪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计算机网络、Android程序开发等技能,先后取得华为HCNA认证和中兴LTE助理工程师认证
- 01-10
- 周哲海从助教到北京市师德先锋
- 周哲海从2004年来到学校工作,一晃已经有14年的时间了。从最初担任一名助教,到2016年晋升为正教授,2017担任学院的副院长
- 01-10
- 李擎求实的引路人
- 多年的笃信崇学和辛勤耕耘,自动化学院李擎教授由一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北京市师德先锋”
- 01-09
- 孙婷愿做“播种者”
- 走廊里,一个将近1米8的“高个”机器人缓缓抬起它的“右手”,正在接受站在一旁“主人”的测试;走近一个个“格子间”
- 01-09
- 王宗水胸怀大乾坤,坚守小讲台
- 爬上教一楼五层,稍事休整,缓步走入教室,打开电脑,拷贝课件,摆放讲义,动作有条不紊,像是授课多年的老教师。
-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