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优秀学子志愿做新时代的西行者

新疆,印象中美丽遥远的地方,千百年来,多彩文化沿着丝绸之路在这里生长、交替、融合、传播……

西藏,古老而神秘的地域,神奇的自然风光、璀璨的宗教文化沉淀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

每个时代都会有许许多多勇于挑战自我的人去新疆和西藏旅游、远足、朝圣,也会有一批又一批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从祖国各地奔赴到这里,在这里扎根立业、生儿育女,为她工作为她奋斗。我校2016届毕业生——李艳招、李威钢、刘亮、张涛、吕旭宁等5位优秀学子就是他们的追随者。

即将出发的西域行者

90年出生的李艳招家乡在距离北京不远的河北邯郸,他即将去南疆的基层乡镇工作。这个近1.8米的阳光小伙子在我校学的是商务英语。他说之所以选择去新疆是受父辈的影响。李艳招的父亲是邯郸的农民,农闲季节为生活东奔西走,足迹踏遍天山南北。从小吃父亲从新疆带回来的哈密瓜、葡萄,听父亲聊地广人稀的戈壁滩以及戈壁滩上的风沙,读历史书上的西域、楼兰、罗布泊……在李艳招的眼里,新疆是充满梦幻的地方,是男儿应该去闯荡的地方。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却没有老小的娇气。求学之路坎坷,一如戈壁之路,但他刻苦努力、锲而不舍,2014年10月8日,他从北交大清河学院以全专业第一名成绩专升本入我校。“我很喜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这是我很不容易才来到的地方。最喜欢学校图书馆,也很感激学校的老师,他们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度,让我读书思考。两年本科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艳招坦言,实际的新疆生活并不总是大漠驼铃那么如诗如歌,他做好了心理准备——端正思想、扎根基层:“我就是村里走出来的,去那边没什么大不了。我希望去了后能够尝试不同的岗位,尽快适应工作。”他还说希望能做个西域行者,踏遍天山南北的山川荒漠,以自己的方式把新疆文明之门的缝隙推得更大一些,让外界更加了解新疆,更多地看到绿洲!

学校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89年出生的李威钢是光电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也来自河北邯郸。他要去的地方是西藏拉萨周边的基层乡镇工作。对于生长于内地的他来说,西藏是个遥远的地方。“对西藏的了解仅限于雪域高原、神秘的藏传佛教。风土人情都是从网上了解的,但是我还是很向往!”李威钢说。孔繁森三次入藏,在藏区工作10多年为阿里地区的建设发展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故事对他影响很深。“没想到有一天,我能和孔繁森一样去西藏,为西藏人民服务,在高原锻炼自己!这对我来说是机会,西藏一定是我建功立业的地方!”李威钢说的很豪迈,他希望自己在西藏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能够到藏族小学支教,帮助那里的孩子们学习英语和计算机。今年从北京去西藏的百余名毕业生,建立了微信群,在群里聊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都有一种时代感和使命感。”李威钢说自己适应能力很强,在一个优秀的团队里相信会非常快地成长。就要离开北京,离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了,李威钢非常舍不得:“在这里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留恋这里的老师们!”当得知自己被录取后,他曾豪迈地对导师燕必希说:“混得好我一定会回来的!”燕老师笑着给他一拳:“混不好也得回来看我!”李威钢很感动:“那一刻有点想哭。我真正感觉到学校一直站在我们后面,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没理由不好好干!”

梦里的高原红

梦里的高原红/酿了又酿的青稞酒/让我醉在不眠中/离乡的行囊总是越来越重/滚滚的红尘难掩你的笑容/青藏的阳光……

夜深的时候刘亮耳边常回响起这首《高原红》的旋律。小的时候他总是听爷爷唱这首歌,但是并没有觉得多么好听。直到来北京读大学,学习通信工程,紧张的学习之余,经常会想起这首歌,想起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以及一望无际大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牛羊。刘亮家乡在青海,从小在祁连山区长大,对高原的一切都极其熟悉。他说高原一年只有两季,一个是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夏季对牧民来说是最艰苦的季节,因为草场要游牧,这时候牧民就带帐篷在草原上赶着牛羊四处为家。冬天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小,风吹得脸生疼。尽管如此,刘亮觉得这才是属于自己的生活,高原才是自己真正的家。因此就业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西藏工作。小时候他曾在藏区生活,能够用流利的藏语和藏民交谈。“藏民们都很纯朴,对于我来说他们就如我的亲人一般,所以我愿意去西藏,愿意在那边工作扎根!”刘亮安静腼腆,他说自己比较享受孤单,大学里没课的时候他经常去健身房一呆一下午:“一个人时候可以做很多事情。但不代表我没有朋友。”大学四年,刘亮说自己逃过课挂过科也认认真真学习过,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自己去面对、自己去承担:“我不怕一个人去西藏,对我来说那里就如家乡,去西藏就如回家一样!希望能每天都能听到牧民们唱《高原红》!”

后记

今年我校共有五位政治素质好、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选择入疆入藏就业。除了李艳招、李威刚、刘亮之外,还有即将去新疆的公管与传媒学院张涛同学、即将去西藏的经济管理学院吕旭宁同学。6月24号学校举行毕业典礼后他们就要离开母校奔赴大西北。他们交流着去程的方式,讨论着兰新线,讨论着沿途的城市西宁、格尔木、那曲……无论去新疆还是西藏,都需要翻山越岭坐30至40个小时的火车。尽管如今已没有古人西出阳关那般的艰难,再回家乡再回北京却可能是件不容易的事。李艳招、李威刚打算毕业典礼后先回老家陪陪妈妈和亲人,刘亮打算再把北京城好好逛逛。他们都将于7月20日分别启程奔赴工作岗位,投身大西北的最基层,开始新的人生历程!至此,离乡虽远,但他们是站在现代中国向西开拓发展的前沿,离世界又是那么近!

听着孩子们意气风发的讨论,我耳边隐约响起了一首年代久远的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而今他们即将离开母校,沿着前人修好的“天路”去雪域高原去戈壁荒漠,去做新时代修“天路”的人,做新时代的西行者,把青春热血洒在边疆,在那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相信,在一代代如他们一样热血青年的努力下,祖国西部的荒漠绿洲、戈壁草原、雪峰湖泊、冰川河流会更加绮丽多姿!古老的文明会因他们而更加灿烂眩目!修“天路”的孩子们,母校永远为你们骄傲!
时间:2022-12-30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李为婕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止
  • 李为婕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止
  • 当推门进入教室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气质清新、身材高挑的女生。她对我们浅浅一笑,眉宇间透着几分灵气,充满着活力
  • 12-30
  • 王喜用心公益,大爱之行
  • 王喜用心公益,大爱之行
  • 我校有这样一个女孩,十二年投身于公益,一直以来穿梭在每一片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尽自己的努力向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 12-30
  • 杨飞鸿筑起希望的“天路”
  • 有这么一群山区的孩子,他们对知识充满着渴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幻想,而连接他们到学校的却是一条崎岖不平,充满泥泞的土路。
  • 12-30
  • 高山山创业与我们
  • 高山山,1987年出生,信息管理学院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现任北京北信科华科技有限公司CEO。
  • 12-30
  • 莫蔚靖小小发明家
  • 莫蔚靖小小发明家
  • “莫蔚靖”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蔚蓝的天空。获得多项科技竞赛奖项的他,一直以创新为翅膀在科研这片天空翱翔。
  • 12-30
  • 不忘本心 始终坚守道德与责任育人律 ——访北京市教学名师周
  • 史新立真实可爱的工科小女生
  • 史新立真实可爱的工科小女生
  • 不知谁说过:“外院的男生、自动化的女生都是神一般地存在。”这其实略带夸张了,但也算反映了一种到目前为止持续存在的现象吧。
  • 12-2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