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忆竹编的记忆,听非遗里风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3-08-2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野水平溪桥,波翻蓼花乱。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王叔承《雨后杂兴三首》这首小诗,里面提到了一种中国传统手艺——竹编。竹编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早在“秦陵铜马车”上就可以看到竹编席子的方格纹,可见其历史悠久。2008年6月7日,竹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其重要性和价值。通过当地村委会的协助,实践团队找到了竹编非遗传承人肖友华爷爷,并受到了他的热情款待。肖爷爷从十七岁开始接触竹编,几十年来一直坚守着这门手艺。尽管他培养了三个徒弟,但现如今由于生活用品的改变,越来越少的人了解竹编,这让他感到非常痛心。

对于这项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手艺,肖老先生眼泛泪光的说道:“我希望我的这位老朋友未来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他用心教授实践团队成员编制竹编,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传统竹编并不容易,从而懂得了始于热爱,盛于坚守的道理。肖爷爷的坚持和传承精神,以及他对竹编的热爱和渴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竹编,深深打动了实践团队成员。

实践团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文化资源的宝贵财富。代代传承不仅是对艺术的坚持,更是对艺术的一种尊重。他们对肖爷爷坚守传统文化的信念表示敬佩,并将这视为对竹编这项传统技艺最好的保护和尊重。

在肖爷爷的身上,实践团队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严谨、坚持和创新。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并促进民族精神的凝聚和传承。“探忆·裕农”社会实践团队在非遗竹编中感受到了文化魅力,深刻认识到保护非遗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让文明传承下去,惠及子孙后代。
(编辑人 黄欣宇)
 
作者:黄欣宇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探忆竹编的记忆,听非遗里风的声音
  • 百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
  • 百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
  •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千百年后,人们所向往的村美、水清、树绿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现实。为了深刻认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23年6月
  • 08-29
  • 汲汲知新语,惓惓思非遗
  • 汲汲知新语,惓惓思非遗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2023年6月21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竹山县溢水镇,走进古老
  • 08-28
  • 农业特色,闻振兴风味
  • 农业特色,闻振兴风味
  •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1事”,圣水茶场位于“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竹山县,圣水茶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2023年7月29日,
  • 08-28
  • 三下乡|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学子入户走访,共推普语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