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孩子们的规则意识,锻炼动手能力,7月1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青禾逐光"署托班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扬州市高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宣讲工作,目的是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习惯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规则到守护,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必然。活动从"传递悄悄话"小游戏开始。一开始,孩子们只顾着兴奋地"喊"出内容,秩序混乱,传到最后往往与原意相差甚远。这时再引导他们:"如果大家都抢着说,后面的小朋友就听不清了,我们是不是该轮流说,并且小声一点呢?"为了让规则更贴近生活,我们观看了三部动画短片,分别讲述游乐场规则,交通规则和课间规则。每部短片结束后,都会提问:"视频里都遵守了哪些规则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大家有序排队,不抢!""红灯停、绿灯行!""不要乱跑!"从动画到现实,孩子们逐渐明白:规则不是束缚,而是保护自己、"安全线"。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互动回答问题。周书屹摄)
手工课上,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制作风信子。从准备彩色的卡纸、剪刀、胶水等摆满了桌面,孩子们的眼神里期待。主讲老师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制作步骤,先把卡条,然后小心翼翼地卷起来,制作成风信子的花瓣。一开子手不太灵活,卷出的花瓣歪歪扭扭,或是大小不一,但他们没有丝毫气馁,反而更加专注。在一次次尝试中,他们渐渐掌握了技巧,看着自己手中逐渐成型的花瓣,脸上洋溢出了自豪的笑容。当一束束色彩斑斓的风信子在孩子们手中绽放时,教室里充满了欢呼声。

(图为志愿者教授小朋友剪纸。苏佳璐摄)
"虽然有手忙脚乱,但更多的是看到孩子们收获时的成就感。原来我们真的能为他们的暑假添上一抹有意义的色彩,也让自己在实践里读懂了责任与成长。"团队负责人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