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三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龍先生接受山东财经大学民俗体育调研团队济南分队的采访,深入探讨了山东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中,口技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现状与未来,成为本次采访的焦点。
苗龍先生向团队成员展示了口技艺术。口技是一门通过口腔、舌头、喉咙等部位逼真模仿世间万物声音的传统技艺,表演者能够惟妙惟肖地演绎出鸟类、青蛙、家禽乃至现代化工具的声音,给听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其表演不仅技巧精妙,还具有很强的即兴性和互动性,能够根据现场氛围和观众反应灵活调整内容,增强与观众的情感连接。

然而,这一传统艺术如今正面临诸多困境。苗龍先生表示,口技学习难度大、训练周期长,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精髓,许多年轻人因此望而却步,导致传承人才青黄不接。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子音效模拟技术的成熟,对口技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同时,口技表演的市场空间有限,演出机会少,经济收益不高,也影响了艺人的传承积极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口技传承人依然坚守着这门古老的艺术。苗龍先生在采访中分享了自己的传承经历。他最初学习口技是为了生存,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口技逐渐成为他热爱的事业。他强调,要表演好口技,首先要有热爱,热爱才能驱动传承;其次要善于观察,细致捕捉事物间的变化与不同;最后是勤奋,只有不断打磨精进,才能在台上展现出精湛的技艺。苗龍先生在采访中还指出,民俗体育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山东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像苗龍先生这样坚守传统的传承人。他们用热爱和执着守护着古老的艺术,同时也期待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