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至2月12日,山东大学青语宣讲团的12名青年学子,开展了以 “弘扬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为主题的沂蒙精神志愿宣讲活动。此次活动以“学—践—讲—研”的创新模式为依托,成功搭建起“理论+实践”的双轨传播平台,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一、理论学习:夯实精神根基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便前往临沂市沂蒙精神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下,大家深入了解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团队成员们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沂蒙精神的理论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成员们认真撰写了学习笔记,并拍摄制作了微纪录片,记录下这段珍贵的学习历程。
二、多维宣讲:凝聚思想共识宣讲团积极创新宣讲形式,采用“键对键+面对面”的立体传播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讲活动。
宣讲进校园:深入家乡周边中小学课堂,开展沂蒙精神宣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深刻感受到沂蒙精神的伟大力量,更好落实“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
社区微宣讲: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小板凳课堂”活动。在社区的广场上,成员们与居民们围坐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沂蒙精神的内涵和新时代临沂的发展变化。活动中,还设置了“百姓说变化”环节,邀请居民们分享自己身边的故事,让宣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警营共建:与基层派出所合作,举办“沂蒙精神与新时代人民警察使命”主题沙龙。在沙龙中,宣讲团成员与民警们共同探讨如何将沂蒙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增强了民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调研实践:深化认知理解为深入了解公众对沂蒙精神内涵、传播现状的认知,传承沂蒙精神方面的意愿,以及更好地检验与反思宣讲效果,青语宣讲团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反馈,旨在全面剖析沂蒙精神在传播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提出针对性的传承与推广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沂蒙精神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宣讲团队长何蕊同学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将沂蒙精神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沂蒙精神的传播和发展,计划在暑假期间开展“重走沂蒙革命路”实践活动,并开发“红色研学”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沂蒙精神。
青语宣讲团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沂蒙精神,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用青春的力量播撒红色火种,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多元化的宣讲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参与者将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形成对红色文化及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深刻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同时,项目将有效促进沂蒙精神的广泛传播与深入传承,实现目标群体的广泛覆盖,包括但不限于中学生、青年知识分子、高校学生以及村社青年,使更多人群能够了解并认同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团队将探索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沂蒙精神传承与发展机制,包括宣讲团队建设、实践活动模式创新、宣传推广策略等,将宣讲活动和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为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